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首页 >>旅行游记 >>华南 | ||||||||||
|
||||||||||
|
游完熊居,回住所。之前,在城墙上穿苗服照了张像,2元。而沿此路我也发现了北门城楼和杨家祠堂,东门城楼。在城楼上可看到对岸。 回到住所,再换了拖鞋出门。(后来证明我换拖鞋非常明智)。 先去吃饭。剁椒炒地木耳,5元,加饭1元,共6元。不过,真的很好吃,很下饭,颜色也很好看,红的,绿的辣椒,白的蒜片,棕色的地木耳,酸酸辣辣的,特开胃。 吃完饭,去北门城楼。沿城门下行,见到北门码头,原来这便是坐游船的地方。北门码头---虹桥。沿石阶下到江边。 一到江边,我立刻感到一阵清新。 沱江水缓缓流淌着。 江边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有在江边嬉水的;有游泳的(小孩居多),带救生圈的,不带救生圈的,有游完在江边洗衣的;有在江边吹风的,总之,热闹非凡。大多是本地人,似乎傍晚江水中游泳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江上有两座桥,(后来才知道叫跳岩),它们是过江的2个桥梁,但不能称之为桥,一高一矮,矮的是由一个个石墩连接而成,石墩与石墩之间有空隙。高的由木版一块块拼成,下面支撑的是较大的石墩,很多小孩从石墩上跳入江中,再从江水中沿石墩爬到木板桥上,难怪叫跳岩了。 后来看资料得知,跳岩全长100米,共15个岩墩。岩墩均用红砂石块修砌墩与墩之间相距5米,上面用木板搭铺,木板再用铁链捆牢,固定在河两边的铁桩上,防止被洪水冲走。 当地人,走惯了,很熟很快地通过跳岩走到对岸,而我在人们洗衣服的棒槌声中,战战兢兢地走过去再走回来,体验了一回。 对岸有家古城守望者吧,看上去很不错。无奈囊中羞涩,我强忍住了去泡吧的冲动,记下其标牌上的一首诗作纪念。 “水泊逢舟妇浣纱,古城傍岸烟柳花。 南华最美景朦胧,登高守望尝彩霞。 借此谈风月,同叙山水情。” 回到对岸,足踏在浅水中,清凉。 江风阵阵,惬意。 对了,到江边之前,我先去了一条下午没去的街。这条街看上去挺偏,沿路走过,才发现这是一条真正反映凤凰人生活的街。 这街两边没有林立的店铺,没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客栈标牌,只有一户户居家的人家。门半开,门口或有老人纳凉,或有中年人闲聊,或有小孩玩耍,一切都安静而祥和。 走着走着发现每家门口都贴有对联,而且内容各不相同,有不少内容是和凤凰紧密相连的,不是一般的大而泛,泛而空的对联。有的家门口还挂有灯笼,贴有门神。虽然对联已旧已黄或破,但依稀可以想象春节时它的光彩。忍不住好奇,去问一户人家,女主人告诉我是过年时单位发的,家家都有。 还有一户人家正在剁萝卜,大概是在准备做酸萝卜。 好一副美丽的生活画卷!可惜当时没带相机。 从江边回来,到老街闲逛了一会儿便回去了。看表,8点半。 回来的路上买了5块酸萝卜,共5角钱。 路上碰到一对老夫妇,也是来旅游的。问我虹桥怎么走。 对了,下午第一次回箭道坪宾馆(我住的地方),时还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回到宾馆,老板(一老太太)居然告诉我203(我住的房间)现在住了别人,她说以为我住的是202。而我的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