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旅行游记 >>华北
  相关文章
  • 2005年6月18-19日北京-承德周末两日游简述
  • 澳大利亚——我的梦想之旅
  • 端午丰宁坝上游
  • 信马由缰六月六
  • 河北于家石头村、正定周末攻略(北京出发)
  • 北京人游承德新记
  • 逍遥自驾之旅2
  • 6月18、19日海边逍遥游攻略
  • 河北涞源——白石山、空中草原行
  • 六月北戴河汇报篇
  • 井陉寻秦记(驾车纪行)  
    是我国邮驿历史的证明。这里有苍松翠柏、深堂老屋、驿楼钟鼓、院内碑刻,还有许多传说,它们一直伴随着这个老旧的驿站,这里更被路人冠以神秘的“幕帘”。

    ●历史的印记——秦皇古驿道
    驿路越走越陡峻。告别石子路后,终于见到了向往已久的车辙印沟。路边停靠着一辆4匹马驾驭的木轮车。两轨距约三尺余,车轮直径八寸长,深於十寸。这古老的车辆,清晰的车辙,已经将人们带回了当年此地车水马龙的盛景……。
    望着石路,用手触摸这冰冷的车辙,不由追忆始皇当年扫平天下诸国时,秦军百万人马出征的景象,耳边不时回响起战车、马蹄、战靴辗踏路面发出的隆隆声响。车辙沟迹旁边是秦皇的歇灵台,当年途径井陉口的秦始皇灵柩就是在此停歇。

    ●六面方石
    过了第一段古驿路后,沿着坡路上行,眼前是由整齐的小块方石铺就的平路。铺路方石呈淡淡的青色,也不知历经多少的车轮碾轧、马蹄踩踏、风雨侵蚀,石块已经变得光滑如镜。往前每隔20米左右便砌有一道高凸而起、近30厘米厚的石槛。问过导游,才知这一道道石槛是供重型车上坡时停歇和沿坡缓慢下滑而设的石坎,起到为车轮打眼儿的作用。采用六面方石铺路有其独特作用,待一块方石被碾压成凹坑时,可翻转过来重复使用达六次之多。可见,当时的工匠是多么精心节省石材。秦皇古道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多少智慧和艰辛。

    ●东天门关城下的车辙
    拾级而上,过了坡度较大的一段驿路后,眼前跃然出现一座威严的关城。此处即是连接秦、晋、燕三界的要冲——井陉口东天门关城。
    关城下有两条长达18米,最深处达尺余的车辙印。据考证,辙痕的间距与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战车的轨距相同,可以断定是秦统一后下令“车同轨”的制度后留下来的。
    此段路基岩石面,明显可以看到低于两边。这里被称作“燕晋通衢”之孔道,也是史记所载“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的具体体现。初始时,路面较高,过往车辆长时间辗轧同一地方,车辙深到一定程度便不能通行了(路面凸石托车底),又因有城关在上不能翻修,工匠只好将高于车辙的石质路面铲平,再任车辙碾轧,形成深深的车辙后再将路面铲平。这样周而反复千百年,路面竞下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第5页、共9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