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行游记 >>华北 |
|
|
|
|
我的西行游感——从爨底下村到灵山 |
|
|
|
|
> 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有一景色奇异的小山村,名叫“川底下村”。村中完整保存着500多间70余套明清时代四合院民居。近年来经过开发,已经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著名旅游景点。 这个村庄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明初自山西移民实行军屯建成的村落。村子初建时名叫“爨里安口”,至今村口石崖上还刻有一个很大的“爨”字。 那么,这个比较奇怪的村名究竟由何而来?笔者以为,这与村民的原居地有关。这里最初的居民很可能是从山西夏县爨村迁来。史载: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先后18次自山西向外移民,其中“徙山西民无田者实北平”即达7次之多。尤其是明成祖朱棣(燕王)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后,又迁都北京,在位21年,从山西移民8次,其中有6次移往北京,且主要采取军事屯垦的方式,动辄万户、数万户。屯垦的农民以地设营。今天京郊大兴、顺义一带的“蒲州营”、“降州营”、“红铜(洪洞)营”、“夏县营”、“稷山营”、“河津营”、“霍州营”等都是当年山西移民军屯留下来的地名。“爨里安口”的村民正是在这次军垦移民大潮中来到京郊的。这里地处京西古道,村子以“口”命名(古北口、喜烽口、南口、杀虎口、张家口一样),表明它曾是个军旅要塞。然而,千里移徙故土难忘,村民们仍然袭用了山西原居地村名的“爨”字,并把它镌刻在村边的石崖上,以作纪念。除了“爨”字之外,“里安”也具有山西安邑、夏县一带地方口语特色。当地人表示方位常用一个“安”(或写作“岸”)字,称“这边”、“那边”为“这(至)安”、“那(兀)安”,称“里边”、“外边”为“里安”、“外安”,称“上边”、“下边”为“上安”、“下安”等等。而对有深度较封闭的地形,居高临下俯视时,“下安”亦可称作“里安”。据介绍,该村 原址在沟底,故“爨里安”实际就是“爨底下”的意思。可能最初是山西移民用家乡口语起了“爨里安”这个村名,后来时间长了人们嫌这三个字难写,于是将“爨”字简化,改用北京人的说法,写成了“川底下”。 此外,从这里四合院建筑来看,也与晋南夏县一带乡村建筑风格相同。夏县爨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9页、共11页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