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 >> 旅行游记 >> 国外游记 >> 正文 | ||||||||||
|
||||||||||
|
||||||||||
时间:2025/1/19 11:08:12来源:不详
阿姆利则位于北印度富庶的旁遮普省,是锡克教的圣城。阿姆利一词则源于梵语,意为“花蜜池塘”。这座圣城的出现,归因于一座辉煌的金庙。金庙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当年的建造过程历经两代锡克教宗师,数十年光景。它不仅是阿姆利则的象征,更是全世界2000多万锡克教徒一生中必须前往的圣地。 黄昏时分,我驱车缓慢穿过阿姆利则喧闹而狭窄的街道,行至市中心,一片白色的庙宇建筑群呈现眼前(见上图,王磊摄)。城市鲜有三层以上的建筑,金庙的恢弘自然就凸显出来。为表示对锡克教历代“古鲁”(即上师、精神领袖之意)的敬意,进庙者必须赤足、戴帽或以手巾裹头。穿过寺庙拱门,走下一串湿滑的台阶,一片开阔的湖面映入眼帘。人工湖大约150米见方,四周地面均由白色大理石铺成,湖边还有台阶可直接步入水中。湖水中央,屹立着一座金灿灿的庙宇,这便是被誉为“锡克教圣冠上的宝石”的圣殿。圣殿分三层,通体镀满了黄金,总重量有100多公斤。圣殿由古鲁桥与岸边相连。圣殿上方是一个大圆金顶,四角分别立有一个小圆金顶,其建筑风格典雅,造型优美。金庙就像一朵倒置于湖水中的莲花,与大地相通,表明锡克教徒关心人间疾苦,积极入世的态度。天色渐黑,阵阵微风吹拂,波光粼粼的墨绿色水面上,金庙的倒影在灯光映衬下闪闪发亮,神秘色彩笼罩着整座庙宇。 次日清晨,再访金庙,湖边浅水中已满是赤膊的锡克教徒。他们站在水中,面向湖心圣殿,双手合十,默默吟诵。敬畏与虔诚之心油然而生。湖四周站着十几个“圣殿武士”,蓝色包头,黄色罩衫,手持长矛,透着几分威严。金庙共分12个区域,除圣殿外,还有诵经堂、修道殿、陈列室、休息室和用膳厅等。锡克金庙也是社会慈善中心,其用膳厅可容纳近3000人,如果信徒饿了庙方会提供免费斋食,累了还可躺在平台上休息,睡至天亮也无人打扰。信徒们或围湖席地而坐,或穿桥步入圣殿,虔诚肃穆的表情背后是精神上的富足。 锡克教徒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包头、蓄须,在印度众多的宗教和民族当中,极易分辨。“锡克”一词源自旁遮普语,意为“门徒”,锡克教是印度教改革派的分支,产生于15世纪后期,其教义反对不平等的种姓制度,提倡人人平等、友爱、互助,这也是在印度城市街头的大量乞丐中,难觅锡克教徒踪影的原因。在锡克教庙宇内,没有用来供奉的神像,特别是在金庙圣殿内,教徒们所供奉的就是锡克教的经典《阿迪·格兰特》。锡克教从鼻祖那纳克开始,先后产生了10位古鲁,之后的领袖不再获此称谓。从第六代古鲁至第十代古鲁,锡克教为了对抗莫卧尔王朝的压迫,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带有军事化色彩的组织,从而造就了锡克教徒勇敢与尚武的传统。 金庙也曾有过一段痛苦的记忆。1984年初,为争取在旁遮普邦建立一个由锡克教徒主导的独立的“哈利斯坦国”,部分锡克教分裂分子,以阿姆利则金庙为据点,同印度中央政府展开对抗,引发全国局势紧张。6月20日,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命令军队包围金庙,发动进攻,并于翌日占领金庙,在战斗中约有上千名锡克教徒被打死。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在首都新德里被身边的两名锡克教卫兵刺杀身亡。这直接导致了随后印度教徒对锡克教徒在全国范围内的仇杀,据官方统计,仅在新德里一地,被杀害的锡克教徒就有近3000人。不过,上个世纪90年代后,锡克教与印度教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分裂主义的图谋最终没有得逞。今天的印度呈现给世人的,仍是一个多种族、多宗教共存的文化多元国家。 (王磊)
|
|
|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