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 >> 旅行游记 >> 国外游记 >> 正文
  相关文章
印象越南:芒街不是一条
感悟德国社会文明
德国艳遇,丰满女郎,把
越南印象:相忘于江湖
德国的交通灯小人
不要诱惑我!德国游 斗
走进月亮王国印度 惊鸿
德国浪漫见闻:恨不得变
德国人开不起好车?
感受德国人的单独行走
德国印象之:汉诺威奇遇记  

时间:2025/1/19 14:12:44来源:不详

 

作者注:本文记叙的是在汉诺威遇到的一位非常有趣的德国老太太与我们之间,在一个夜晚发生的一段离奇的故事。本文是在德国期间,在静谧的夜晚,心情非常放松的情况下写下来的。因为心情的放松,因此文字的节奏偏于缓慢,在事情的记述中加入了许多意识流的思绪,对于快速浏览的网友来说,可能显得不合胃口。拖沓之处,敬请谅解。

在我来到汉诺威之前,德国人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不论男女,一向是正统、严谨、刻板、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的,因此我从来不会想到,这趟汉诺威出差能有什么奇遇。但是,奇遇却在不经意间降临我们身边。那个特别的夜晚,在我有生之年将永远留在回忆中,任何时候想起来,心灵之弦都会被拨动起来,发出特别的震颤之音。

序幕:凄风冷雨中夜游

那是我和同事翁斌来到汉诺威的第四个夜晚(也就是CeBIT展会开幕的第二天晚上)。我和翁斌从CeBIT展会Messe转车到列车总站。由于德国的餐饮实在太贵,所以我们通常都是到列车总站(Hauptbahnhof)的两个小铺去解决晚饭问题,其中一个是几个广州同胞开的中国餐铺,卖一些盖饭或面条,另一个是土耳其风味的小铺,卖土耳其式比萨饼(其实就是用一张覆有肉末的薄饼,卷着一些蔬菜和沙拉酱,也可以多加些钱再放一些烤肉进去)。虽然这两个小铺相比国内仍是贵得吓人,但比街面上正规的Restaurant或Café还是便宜多了。吃完晚餐,时间还不太晚,我们打算去市中心的旧市政厅和新市政厅看一看,因为离列车总站非常近,只需坐一站地就到了,比较方便。

天下着小雨,风也不停地吹。我们刚到汉诺威的前三天里,天气比较暖和,但今天,实在是非常寒冷。德国地处欧洲西部,北部紧临冰冷的北海,属于海洋性气候,天气变化非常快。尤其是冬季,从北海刮来的冷风更是让天气变得以阴冷潮湿为主,刚刚还是晴空无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飘来大片黑云,下起小雨,刮起小风――这里倒不常见很强的风和很大的雨,但冷起来也是刺骨的。这一个夜晚,我们才见识了德国的冷。说实话,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饭后散步时间,但是因为新、旧市政厅离得并不远,所以我们决定还是去试着找找看。

从地铁站走出来,雨雾中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湿漉漉的石板小街,黑暗中屹立着一座黑乎乎的像是教堂的高大建筑物,还有一座看上去很旧的楼房(后来,在离开汉诺威的前一天的下午,我再去看,才知道这两座建筑物原来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中心教堂和旧市政厅,就在Kröpcke地铁站出口处)。有一两家看上去满有情调的Restaurant就开在旁边的小街上。古朴的小街和教堂,湿润的石板小路上映出街灯昏黄的光泽。时间虽然还不到晚上7点钟,街上却没有什么人,非常安静,偶尔走过三两人,大多也不是德国本地人,叽哩咕噜的洋话声随着噼噼啪啪的脚步声远去后,马上就归于平静。这里与国内一切都是那么不同,一种既新鲜又异样的感觉在体内蔓延。

雨还在下,风还在吹,我们两人冻得直哆嗦,但因为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和猎奇感作祟,而且隐约看到一个高大的建筑物似乎就在不远处矗立,我们臆断可能那就是旧市政厅了,于是还是冒雨顶风向那个方向快步走去。

当我们走到那座建筑物面前时,才发现好像又是一座教堂,透过铁栅栏门向里看,才知道这是一座破败废旧的教堂,已经没有屋顶了,只剩下高高的四壁和部分残存的尖顶,里面黑洞洞的,有些阴森恐怖。天特别黑,废弃的教堂没有一点灯光。在凄风冷雨的黑夜里,弃而不倒的旧教堂好像一个丑陋的怪兽,冷冷地立在那里,用它残缺昏花的眼睛斜斜地看着我们,我觉得一股寒气由心底而升。

图注:这就是那晚我们路过的废弃教堂,已经徒留四壁了。

我们需要再次找人打听旧市政厅的位置。但是街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总算碰到两个土耳其年轻人,他们也不知道旧市政厅在哪里,但是告诉我们前面路口向右拐就到新市政厅了。我们快步走去,很快就看到新市政厅了。

在沉沉黑夜里,新市政厅看上去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也不像旅游书上的插图照片中是被一片水域所包围的,我们不由得怀疑这是不是我们要找的新市政厅。但是如果不找到新旧市政厅,又似乎太对不起我们今晚所冒的风寒,我们就在新市政厅对面的街角处犹豫着,要不要就此打道回府。就在这时,我们这一晚所经历的奇遇记中的女主人公出现了。

图注:这就是我们那晚苦苦寻找的新市政厅。这是从市政厅背面拍的一张照片,被一片湖泊包围。

第一幕:寒冷中遇热情老太太

在犹豫是否回房东家的同时,我们仍在寒风中用眼光朝街角的四个方向张望,期望能够遇到一个汉诺威本地人,打听一下旧市政厅的位置。这时,远处有一个身影在向我们的方向快步走来,我急忙迎着走上去问路。这是一个德国女士,在风雨的夜色中,我无法准确判断这个裹着大衣和围巾的女人有多大年龄,当时大概感觉是个中年妇女。她告诉我们马路对面就是新市政厅。她的英文并不好,跟我们交流非常困难,但是非常热心,不厌其烦地指手划脚告诉我们旧市政厅的方位,但说实话我没听太明白。这个女人似乎非常愿意跟我们交流,不管我们是否听得明白,她始终在努力地边比划边说。

风很大,被风卷起的雨滴砸在脸上有些疼,更是冷得透心凉,这时我其实已经不太在意打听到的结果了,我很想赶紧回到房东家洗个热水澡。而且,明天安排了三个专访,不能睡得太晚,更不想被冻感冒,病倒在异国他乡。但是,面对这个德国女士的热情,我无法不通过表情、语言回应我的礼貌和感谢。

她给我们解释新市政厅有多少年的历史,应该怎样游览,里面有什么值得一看的东西,以及如何乘坐电梯到楼顶上俯瞰全城,楼后面有湖泊,如何如何漂亮,在落地玻璃窗的餐厅边吃东西边欣赏湖泊美景是多么悠闲自在,……她讲得非常详细,再加上需要绞尽脑汁寻找合适的英文词汇,就这样讲了大概有15分钟之长,还没有讲完。而我和翁斌早就冻得够呛了(尤其是翁斌,因为早上看到是晴天,前一天又感觉CeBIT展馆里温度太高,特意换了薄毛衣和薄外套,没想到晚上这样冷),连我挂在脸上的礼貌性的微笑,估计也是非常僵硬的了。在她讲话的过程中说我们不断地说“Okay”、“Thank you.”,准备她随时讲完我们就说“Bye bye”。但是,她似乎没有结束的意思。她看到翁斌冷得直哆嗦,就把我们朝街边商店的屋檐下拉了拉,继续她的讲解。

大概又讲了有10几分钟,她终于讲完了如何游览新市政厅。我们高兴地向她道谢、告别,细心的翁斌还从包里拿出一个中国传统风格的挂饰送给她。然后,我们顺着来时的路向回走,准备放弃今晚的游历。没想到,才刚转过街角,听到身后有人喊我们,是她,又回来了。我们迎过去,她对我们说,她有一辆车,就停在不远处,问我们是否愿意乘她的车在汉诺威市里转一转,她有一小时空闲时间可以陪我们。翁斌对于她的好意非常高兴,而我则犹豫了一下。她这么热情,我无法把她与怀有不良企图的坏人联系起来,之所以犹豫,是考虑到我们之间毕竟是素昧平生,这样麻烦她是否合适。犹豫片刻后,对这个城市的好奇感还是占了上风,向她喋喋道谢后,我们欣欣然跟着她去取车。

她的车就停在新市政厅旁边,但她并没有直接去取车,而是带我们绕到新市政厅正门前面,让我们得以近距离地审视这座建筑物。站在大门口前面的石板路上仰视新市政厅,除了觉得它非常高大以外,当时也没有非常特别的感觉。德国女士一边走一边不停地仍在讲解,像一个负责任的专业导游。这样在新市政厅外面又消磨了几分钟,她才领我们来到右侧空地上取她的车(她说之所以停在这里,是因为这里不收停车费)。她的车是一辆宝马,这让我和翁斌多少有些喜出望外,在国内坐宝马的机会也不多啊!我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翁斌坐在后排。德国女士拉着我们上路了。

因为是夜晚,什么也看不清,而且我和翁斌的数码相机都已在CeBIT展会上耗光了电池,所以,那个夜晚所游历过的地方没有留下任何可供纪念的照片,这实在是一件憾事,我们只能坐在她的车上,被她带着在黑夜的城里游荡。街上车很少,她开得比较快,一边开,一边给我们讲解,但因为她英文并不很好,我的听力也有限,所以大半听得不是很明白。只记得去了一个教堂(现在想来,可能就是那个我们曾围着转了好几圈的中心教堂),还有下萨克森州政府办公所在地(后来我又去过一次,就是莱内城堡;汉诺威是下萨克森州的州府),以及博物馆……每到一处,她都特别把车停下,让我们下车仔细看一看,但是实在太冷,天太黑也看不清楚,所以我们每次下车都是大概看看就赶紧上车了。有时,为了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看那些景点,她甚至违章驾驶,在不该掉头的地方掉头,在单行线上逆向行驶,还闯了一次红灯。这与我印象中德国人的风范可是大相径庭了,我不由得对这个德国女士有了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我们相互之间也亲近了许多。后来听她聊起,她曾结识过两位香港朋友,至今还有亲密的通信联系。这可能是她对我们两个中国人很自然地抱有好感的原因吧。

时间慢慢过去了,我感觉一小时早就过了,而她的兴致似乎比我们还要高涨。夜已经深了,我委婉地请她把我们放在列车总站就可以了。她说,不,还有一个地方很好,你们必须去看一看。“That’s a good place. You must have a look.”这是她那一晚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我们就这样被她带着,转了一个地方又一个地方。汉诺威的市中心并不大,所以很快就转遍了。再上她的车,感觉车子离开了市中心,在向较远的方向行驶。经过一所大学(后来知道就是有许多中国留学生的Hannover University)后,来到了一个公园。公园大门紧闭,隐约看到沿着公园的栅栏外面,是一条长长的河,河边是长长的绿地,绿地上有栖息的鸟类,大概是野鸭,被我们的车灯晃醒了,似乎有些困惑是谁敢这么晚来惊扰它们,也许是贪恋美梦,站起来又卧倒睡下了。她反复地对我们说这个地方的名字,Herrenhausen,Herrenhausen(即赫伦豪森王宫园林,Groβer Garten Herrenhausen),但是,终究因为天太黑,看不清这里的美景,在我脑子里无法将Herrenhausen这个陌生的名字与Garten(园林)联系起来。

图注:这就是那晚玛瑞莎老太太带我们在黑夜里游历的赫伦豪森王宫园林,Groβer Garten Herrenhausen

离开Herrenhausen Garten,车继续开,德国女士继续给我们讲着些什么,我们也一直努力地听着,在黑暗中顺着她的指示努力地向外张望她所描述的景致。夜色越来越深,路上车越来越少。我想,这个美好的夜游到现在应该划一个句号了。但她似乎并没有停止的意思。我多次委婉地请她把我们放在某个车站,我们自己坐车回家,她都没有做出明确的回应,只是一直开着她的车继续走。后来,因为大家混了半夜,稍微熟络了一些,我开玩笑说:“你半夜未归难道你丈夫不担心吗?”她只是说“No”,然后继续开车,继续讲着些什么。

这时,坐在她旁边的我,对她有了一些猜测。为什么她这么晚还拉着我们到处转悠?如果说她是在尽地主之宜,让我们两个外国人享受到汉诺威本地人的热情周到,她所做的已经完全超出了一般的常规性的礼节范畴。她幸福吗?据她说,她在一家银行工作,她丈夫是一个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从事技术工作。为什么她不给她丈夫打个电话,告诉他她在哪里,在做什么?她有手机,但为什么这么晚了,她丈夫也不给她打个电话,问问她在哪里,在做什么?我联想到我们在Lahe的房东夫妇,他们是一对恩爱的老夫妇,如果房东太太Mrs. Koennecke这么晚不回家,Mr. Koennecke一定会着急打电话的。她幸福吗?她是不是寂寞呢?

第二幕:中国餐馆饱饮热茶

后来,在我印象里似乎去了城南,她说那边有个什么Markt(商场),东西很便宜。又似乎去过一个集中了很多医院的地方。大概是午夜时分,车行方向的左前方路旁出现了一个看上去非常特别的房子,是一座全透明玻璃尖顶建筑,造型像是金字塔的形状。这是一家中国餐馆。车停在餐馆地下的停车场,德国女士要带我们去参观一下这座特别的建筑,我也欣然同意,因为我想这么冷的天气,她开着车带我们转了差不多4个多小时了,如果能在这里请她喝杯热热的咖啡,也算是小小的感谢了。

从外面看这个玻璃屋,晶莹剔透,像一座水晶宫。踏上几步台阶,推门走进餐馆,老板迎上来说要打烊了,但是欢迎我们参观一下。我看老板像是中国人,就走过去用英语对他说,我们跟这位德国女士素不相识,她在这么冷的晚上开车带我们游览城区,我希望能够有三杯热茶,让我们暖和一下,喝完就走人。老板答应了。德国女士对我的公关能力表示钦佩,也为能喝到热茶而欢喜。

我们在这座漂亮的玻璃屋里找了一个靠窗的桌子坐了下来,德国女士也摘下了她的围巾和帽子。这时,在柔和的灯光下,我才发现她并不年轻了,开了一晚上的车,她显得有些疲惫,甚至于有些苍老了(抑或是原本的苍老自然显现出来了)。我到现在才问她的名字,她说她叫玛丽莎,自此,我就以玛丽莎称呼她。

中国餐馆老板把茶端上来,不是我要的三杯,而是一壶,还有四只杯子――老板有意与我们攀谈攀谈。虽然是中国人,但老板几乎不懂几句中文,英文也讲不太好,只有德语讲得好,所以有些话还得玛丽莎帮忙翻译成英语。原来老板是从印尼来的,他的爸爸妈妈都是中国人。开得起这样阔绰独特的水晶宫般的中国餐馆的,必是特别有钱的人。老板拿来这里的菜单,我翻了翻,不禁直吐舌头,实在是太贵了!一盘麻婆豆腐要12.5欧元,相当于人民币130多元了!

我拿出数码相机,期望在温暖的屋里,电池能够恢复一些能量,让我可以给热情的玛丽莎留个影。电池还真争气,被我用热手焐了一会儿后,拿出它最后一点能量,让我给玛丽莎拍下了一张照片。

图注:玛丽莎和中国王朝餐馆老板伊万

餐馆老板看起来挺憨厚的样子,笑起来很有趣,咧着嘴,眼睛眯着,嘿嘿的笑声让人觉得他像个虽经世故但仍单纯的大男孩儿。他和玛丽莎很快就某个他们所共同关心的话题用德语交谈起来了。

我有些困倦,也担心明天(时间已过午夜,应该说是“今天”了)的专访,所以并无浓厚的谈兴,只是贪婪地享受着一杯接一杯的茉莉花茶。说老实话,来德国4天,最不习惯的就是没有热水喝,尤其是在这样寒冷的冬天,吃完冷的汉堡或者三明治,再喝一瓶带气的冷苏打水,极其不舒服,如果不是因为在展会上东跑西跑,经常跑出一身汗来,我想这么个吃法是会出毛病的。今晚得以喝到这样美味的滚烫的茶,真是无比的享受。我间或地参与他们的谈话,但始终以喝茶为主业。翁斌肯定也觉得这热茶非常受用。老板其间续了几次茶,每次都很快喝光见底了。

老板的堂兄弟和几位其他亲戚围坐在离我们不远的另一张桌子旁,对我们两个中国客人似乎也抱有亲近之感,那位堂兄弟看我们的数码相机没有电了,拿来他的相机给我们拍照。翁斌有一个PDA,能够通过内置的读卡器直接把他的相机的MS存储棒里的照片拷贝到PDA里。下面粘贴几张我们的合影。

[1] [2] 下一页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