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风土人情 >>环球风情
  相关文章
  • 奇特的珞巴族树葬
  • “过三朝”:有趣的侗族生育文化
  • 藏红花 伊朗人的家常便饭
  • 东北民风:上梁之喜
  • 维吾尔族礼俗禁忌
  • 马祖列岛及其民情风俗
  • 蒙古族民间年俗
  • 巴厘岛人 六颗牙齿要锉平
  • 京城地名的民俗情结
  • 山西地窨院的穴居生活
  • 三书和六礼:侨乡的婚嫁习俗  
    在收养螟蛉子时,也举行烧香点烛、祭告天地、禀报祖先一定的仪式。


    “文革”时婚礼仪式简单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久远的独特婚俗如“哭婚”、“打花轿”、“上头”等都随着岁月流转慢慢地消逝了。1950年政府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一夫一妻制,确定了婚姻自由的准则,男女双方结婚只要依法进行婚姻登记,婚姻关系就得到了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干涉。大多数青年都是自由恋爱,条件成熟,向双方父母沟通一下即可,女方家要大量财礼的少了,但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侨乡婚礼多数是发些请帖,摆酒席,请亲朋好友相聚一下,热闹一番。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立四新,侨乡的婚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男女择偶都重视对方的家庭成分,是绝对的“门当户对”。在农村,贫下中农的子女不会挑选地主、富农子女为恋爱对象;同样,城市工人阶级的儿子不会娶资本家女儿当老婆。那时的婚礼仪式很简单,一改过去的陋习,已经走上了现代文明。大多数人举行茶话会,称之为革命婚礼。还有的机关干部、知识分子更简单,男女双方一商量,领取一张《结婚证》,在法律面前举行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婚礼算完事。

      在婚礼服饰方面,“文革”时许多新婚夫妇时兴穿军装、红卫兵服装,以显示革命。对结婚贺礼,同乡、同学、同事、长辈等为新婚夫妇送上《毛泽东选集

    页码:[1] [2] [3] [4] [5] [6] 第3页、共6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