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 >> 风土人情 >> 民族风俗 >> 正文 | ||||||||||
|
||||||||||
|
||||||||||
时间:2024/11/24 10:07:17来源:不详
土楼多为圆形,也有方形,还有罕见的“日”字形(图)。这些造型是由风水决定的。 亦圆亦方的福建土楼在建筑上有其独特的工艺,大型的土楼甚至要边晾边造若干年才能完成。曾经作为家族居所和象征家族辉煌的土楼,如今要作为旅游开发的最大困难在于缺少居住人气和难于修缮。而土楼到底是闽南还是客家的建筑至今仍存争议。 ■ 工程解密 土楼的“缩水”对木匠是个考验 林永隆,62岁,永定洪坑村人,曾为土楼泥土匠,已有20多年没有建造过土楼了,经他手建造的土楼有几十座,“其中有两座大楼,剩下的都是一些小土楼。”如今他的身份还是一个建筑包工头,他说,在几十年前,泥土匠和木匠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是当时女孩子找对象的首选。林永隆说自己曾经在南靖建过10年土楼,当时的工钱是1.2元一天。 选址和造型都按照风水来定 记者:建造土楼的大概程序是怎么样的? 林:首先是要选定屋址,主家会请风水先生拿着罗盘来测定位置,客家人很看重风水,最好的位置是背后有山,前面有水,这是比较复杂的一套过程。然后就是泥土匠和主家商量土楼的样貌,是方的还是圆的,方圆有时候也是依靠风水来定的;主家要考虑自家的人口,人口多自然要建造大一些的,人口少就建小一点的,当然了,主家的经济实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洪坑的振成楼用了8万两光洋,这也不是一般的主家能建得起的。 所用的土是混合发酵的熟土 记者:建造土楼的土是不是非常重要?我之前看过一些资料,有的说是用生土夯,有的说是用熟土,还有的说要在土里搀杂一些特殊原料,比如红糖、糯米、鸡蛋之类的。 林:建造土楼用的是熟土。土楼需要先打石脚,也就是地基,一般来说,一米厚的墙,石脚的厚度是96厘米,这样给内部装修留了点余地。建土楼都是就地取材,肥土不能用,肥土就是水稻田里表面那层施过肥的土,这种土不能夯;土也会有不同的比例,不能全是黄土,这种土太黏,容易开裂,也不能全是沙土,这种土夯不实。几种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起来,先进行发酵,一般来说发酵的时间越长越好,建土楼的前一年就开始准备土了。 最好的土是那种不干不湿的,用手能攥成团,朝上面一抛,又能散开。那种加红糖之类的特殊土我没有用过,建一座土楼需要几万斤土,那需要搀多少呀。但是起灶的时候,有的会搀杂一些,这样能增强土的黏合度,垒灶更结实。 大型的土楼要建好几年,每年秋后开始建楼,每年只能盖一层。一年之后房子干透,才再建一层。土楼是会缩水的,一年会矮一点,所以这对木匠就很有考验,每个木工都知道要留出一个“缩水间”,等房子干透了,门窗都刚好合适。 方形适合居住,圆形适合防御 记者:土楼的形状有许多种,纯粹从居住角度说哪种更好一些? 林:土楼主要是方和圆两种造型,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方形的更适合居住。因为圆形的土楼,每一间房子都有一个弧度,俗称“斧子屋”,这样很不好摆放家具;同时圆形的土楼铺瓦也不如方形土楼好做。以前土楼里的家族为了公平,分家是抓阄的,这样方形的土楼会有四个死角,人们不爱住,圆形土楼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要是从防御外敌的角度看,圆形土楼没有死角,更适合防御。 ■ 土楼开发 村民入股土楼或提成门票 ●翁子荣,福建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记者:土楼都是村民的私有财产,开发旅游如何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 翁:我们正在考虑村民以土楼入股,参与利润分红;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使村民得到门票收入的提成。同时我们给村民上保险,使他们得到长久稳定的收入。 记者:现在居住在土楼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十几年后,如何保证土楼不成为空楼? 翁:土楼作为世界遗产,不应该只是建筑本身,土楼里的居民也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现在大部分年轻人不在土楼里居住,一方面是出去打工;一方面是土楼的格局不完全适应现代人的居住。当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吸引土楼人回家创业,现在已有一些年轻人回到土楼;同时我们会对土楼进行必要的修缮,在不影响土楼风貌的基础上,使它更适合现代人居住。 记者:永定与南靖的土楼分布很广,但大同小异,如何使土楼旅游避免同质化? 翁: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主题旅游,在非世遗地的土楼里大力开发不同主题的旅游,深度体验土楼的生活和民间传统、乡间劳作。关于联合开发,现在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沟通渠道,如果有可能进行联合开发,我很欢迎。 ■ 专家声音 保护土楼要提高居住“人气” ●李秋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出版土楼研究专著《石桥村》 从居住形式来看,土楼分为两种,一种是通廊式,个人居住单独屋子,公共设施共有;另一种是单元式,一家一户,更具有私密性和舒适性。闽西地区有许多土楼,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村落和建筑单体土楼进行保护。 关于保护措施首先要向村民宣传保护的意义,其次要提高土楼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破坏土楼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修缮,比如通水电、电视网络等等,修缮的原则是可逆性,不可伤筋动骨。文物保护还要有人居住,使土楼有“人气”,不应该迁出居民。 ■ 记者观察 闽南土楼和客家土楼之争 南靖与永定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这两个县接壤,却分属于两个地区:南靖划归漳州,永定则属于龙岩。永定的高北土楼群与南靖的塔下土楼群相距不过十分钟的车程。永定是一个纯客家县,而南靖则是闽南人客家人混居。永定的宣传词是“福建土楼之都,客家故里永定”,南靖的宣传口号是“福建土楼,故里南靖”,绝口不提“客家”。关于土楼的起源,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客家人创造的,沿袭了中国古代夯土房屋的基本形式,又结合当地的客观条件进行了改善;而漳州的一些学者则认为,土楼来源于闽南,发源于九龙江中下游及比邻地区,是漳州先民抗倭的产物。 土楼从何时发源?现在已不单纯是一个文化意义的争论,更成为两地各执一词的自我辩护。“发源地之争”已经不仅是有中国特色的现状,在世界上也不罕见。无论闽南土楼还是客家土楼,归根结底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闽南人和客家人也都是汉族人。联合保护比联合开发更加重要,保护土楼任重道远。 申遗之路 ●1997年,洪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文化名村”。 ●1998年5月,永定县成立土楼申报世遗机构。 ●1999年9月、10月,永定县政府和龙岩市政府先后向省政府、国家文物局呈报申遗报告。一个多月后,漳州也呈送申遗报告。 ●2000年4月,省长办公会议决定把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以“福建土楼”的名义联合申报世遗。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振成楼等土楼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2月,土楼“申遗”的申报文本报送到联合国世遗委员会。因委员会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审议不超过一个项目,土楼获得批准的时间向后推迟。 ●200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政府将“福建土楼”作为我国2008年世界文化遗产惟一申报项目正式向联合国申报。 ●2007年8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对福建三县46座土楼进行考察。 ●2008年上半年,福建土楼通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评估,赢得角逐2008年世遗的“入场券”。 ●2008年7月7日,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土楼的意义就是“家” 在一些人的记忆中,土楼里有快乐的童年;在另一些人的记忆中,土楼里也有生活的烦恼。那些曾经在土楼内外生活过的人,究竟怎样看待土楼的生活?他们的土楼岁月又演绎着怎样的故事? 林华明记得很清楚,7月7日晚上10点18分,他在广州接到了姐夫张振兴从永定打来的电话,“姐夫很兴奋,几乎在电话里大喊起来,说永定客家土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了。” 放下电话,林华明马上收拾行囊,第二天,他就踏上了回家之路。 30年前,林华明出生在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一座土楼中,紧邻着如今闻名遐迩的振成楼。“当时,土楼的意义就是家,谁也想不到,今天,土楼成了文化遗产。” 林华明在土楼里生活了13年,直到他上初中,因为家里新盖了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三层,他才搬离了土楼,脱离了聚居的生活。 “土楼是孩子的天堂” “土楼是孩子的天堂,我很庆幸,自己的童年是在土楼里度过的。”林华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觉得充满了欢乐,因为有很多的玩伴。 他小时候住的土楼里一共有18户人家,当时每家每户都有三四个孩子,而土楼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玩耍空间,“每天都玩得不亦乐乎。”林华明认为这是现代都市中独生子女所无法拥有的幸福。 当年孩子们玩的一种战争游戏,林华明至今印象深刻。土楼分上下几层,每层都有环形的走廊,走廊的外围还有小隔间,用来堆放杂物或者安放尿缸,那简直是天然的隐蔽场所。孩子们分成两派,他们要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被发现就意味着被消灭”,由于战术可以变幻莫测,这个游戏也长盛不衰。 各家饭菜端出来吃 但对于大人来说,住在土楼里,生活却有很多不便:上厕所必须下楼、隔音效果差等等。 林华明的父亲林定海最怕的却是邻里纠纷。“孩子们在一起玩,磕磕碰碰在所难免,遇到比较护短的家长,就会起争执。” 更主要的是,各家各户的生活水平不一样,但土楼的生活空间决定了大家都会把饭菜端出来吃。“那时我们家比较困难,吃不上肉,但孩子眼馋,看到别人吃,经常哭闹。”为此,林定海很烦恼。 改革开放后,林定海烧砖瓦赚了钱,“一有钱,我马上就盖了房子搬出去住了。” 林华明的新家就在振成楼的对面。搬家后,林华明就再也没回过土楼了。 土楼恢复30年前模样 1998年,随着土楼正式开始申遗,村里的现代化建筑逐渐被拆除了。如今的洪坑村,从建筑格局来说,几乎和30年前一模一样。 林定海原本建在振成楼旁边的小三层就在那时被拆了,他拿着拆迁款,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 随着申遗进展顺利,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的林华明开始留心起其中的商机来。“但我爸思想很顽固,总以为有出息的人就要去大地方发展。”林华明很苦恼,不知道要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让他支持自己回家乡发展。 ■ 风俗 林李之争 为敬父母提前过节 林华明记得,上学的时候,每逢过节,他就会和班上一些李姓同学起冲突。因为,在过端午节和重阳节的时候,林姓村民要比李姓村民早一天。 林定海说,这是一个老传统了,据说起因是林家的祖先是两兄弟,大哥住洪坑,弟弟住岩背,他们都非常孝顺,逢年过节争着让父母亲来吃饭,但两家相距甚远,走路要一天,于是,大哥提议,所有的年节,父母亲轮着去兄弟两家过。端午那天,父母本该去弟弟家,可大哥提前一天把父母亲请来,说我们提前一天过节了。到了重阳,又是如此。 所以,哥哥后人聚居的洪坑村与李姓的大坡头村,相距不过百米,风俗习惯却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在过年时,林姓舞龙庆祝,李姓则舞狮。且林家的龙不能经过李家的村子,不然,李家就会组织青壮年前来阻拦,并投掷石块等。 大坡头村的李姓村民认为,林家舞龙还伴有竹马,老人说,龙马过处,寸草不生,还会影响来年的收成,所以必须阻拦他们经过。 但林姓村民则把舞龙活动当作一年一度的盛会。村里的妇女们会想法设法地偷取龙须,然后装在红包里,给孩子们当护身符,据说能带来好运。 尊宗敬祖 用祖训为土楼命名 林定海说,土楼人的尊宗敬祖,从为土楼起名字的事情上就可见一斑。 每一座土楼都有一个名字,土楼的主人给土楼起名字的认真劲儿绝不亚于为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在起名字时,土楼的主人必须仔细地研读一遍自家的族谱,用祖训或者祖宗的名字命名,用以励志、纪念,同时表达一种吉祥如意的信念。 土楼楼门的两边是一对楹联,楹联大都是楼名的藏头联,如振成楼的楼门联是:“振纲立纪,成德达才。”
|
|
|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