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风土人情 >>民族风俗
  相关文章
  • 莘口旧婚俗拾零
  • 石壁风俗
  • 夏茂风俗
  • 客家情歌
  • 茶东坑鱼子灯
  • 沙县肩膀戏
  • 曹州灯会
  • 菏泽斗羊
  • 鲁西斗鸡
  • 好汉三赛
  • 崇拜山水社稷  
    确立以“旗”为单位的制度,每旗都有自己的罕山,祭山又与以旗扎萨克(旗长)为中心的宗法制度相结合,人们便对象征民族整体性的博尔罕山逐渐淡漠了。解放以后祭山,主要是以传习性质来进行的,同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贸易活动。

         祭山、祭敖包均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主要集中在草高马肥的丰收季节。届时,草原上的人们,或乘马、或驾车,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清凉的河畔,在杨柳荫下架起白色的蒙古包和云头图案的帐篷;在山巅或泉边垒起敖包,并且用鲜绿的松柏、艳丽的花束装扮起来,升起天马佛幡--一种印有马形图案和符咒经文的长方形小旗,设祭坛,焚香诵经,高唱赞美壮丽山河的颂歌,酹奶酒以祭。之后,举行军事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

         祭坛是在蒙古包大小的地面上,摆一人高的奶食品、点心、阿木斯等食品,供桌上摆着整牛、整羊,有的用整羔羊。供品数量有多有少,有的八只,有的几只,甚至有的达二十七只不等。

         主持祭仪的是

    页码:[1] [2] [3] [4] 第2页、共4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