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土人情 >>民族风俗 |
|
|
|
|
老北京西洋景 |
|
|
|
|
来人居住的地方,于是做生意也好,进京赶考也罢,都热热闹闹地聚在了这个地方,真可谓四面八方来客,三教九流汇集。最早加入这个群体的外国人是高丽人和俄国人,他们带来了人参、珠宝和皮毛。生意做大了就涉及到住宿,储运以至公文的办理,于是东交民巷附近出现了早期的外事办公机构,比如四泽馆、高丽馆等,还有专门办理外交公文的鸿卢寺,从那时开始,东交民巷成了各国来京的聚居。 俄国人、高丽人之后英、法、荷兰、俄、美都相继在这里安营扎寨,建大了各自的领地。这里离皇帝家的院子大近。清政府曾一再建议将圆明园划为使馆,但诸国不同意,坚持在东交民巷辟界。中国人礼貌的送客方式已经不再起任何作用,洋枪洋炮已经顶在了家门口。几次一边倒的争斗之后,辛丑条约终于承认“大情国允定各使馆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各使馆管理,中国人民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一千多亩皇帝家门口的地就划给了这些什么都干得出来蛮横的“邻居”。设立使馆区以后,东交民巷确实变成了一个壁垒森严的地方。西口是美国兵营,而北口是英军的校场。继经济、军事侵略之后,这条“洋人胡同”里又多了几座别样的建筑,满足了“洋鬼子”的金融渗透。美国的“花旗”,英国的“汇丰”银行都相继设立了办事处,六国饭店接待来自各国的客商。看着这些傲慢无理而且心怀叵测的“邻居”,当地居民发出无奈页码:[1] [2] [3] [4] [5] [6] [7] [8] 第5页、共8页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