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风土人情 >>民族风俗
  相关文章
  • 青瓷窑工习俗
  • 黄岩民俗信仰
  • 松江四鳃鲈鱼文化
  • 上海年夜饭
  • 上海话解析
  • 扬州的节日习俗
  • 巴掌桥的来历
  • 春节怀念凤凰姑娘
  • 祭奠床神
  • 龙泉剑匠风俗
  • 上海文化的反思  
    ,他们崇尚法国文化,这是他们的时尚。俄国上流社会讲的是法语,老百姓才讲俄语。他们到上海后就把这种传统带到了上海。上海的法国文化实际上是俄化的法国文化。可见,在上海文化传统中,即使是西洋文化,其内涵亦是十分丰富的。
      上海文化传统中除了西洋文化外还有本土文化———移民文化。上海开埠以后,原来的上海人不再被认为是上海人,而被称之为本地人。所谓的上海人是有特定含义的,特指能讲上海官话,还能讲几句洋泾浜英语的,特别是受到欧风美雨感染的,见过几分世面的人才被称为上海人。他们讲的上海话不是我们今天讲的上海话,而是四十年代电影《一江*向东流》、《乌鸦与麻雀》中讲的上海话,是老上海话。这些讲上海官话的人才是上海人,而在上海土生土长的人都被贬低为本地人。判别是不是上海人都以语音为标准,我称其为“语音中心主义”。
      我在大学里特别观察到一个现象:从上海郊区来的同学一般都不说上海话,而与外地同学一样说普通话,这是因为上海城里人语音等级太重,只要你的上海话中带有一点土音,立刻会成为歧视的对象。这个“语音中心主义”在当时以及今天都是这样。那些上海人是哪里来的呢?他们显然不是本地人,虽然本地人也有可能成为上海人。这些上海人大都是各地来的移民:广东的、山东的、安徽的,但主体是江浙一带的。上海追溯其本土文化的底色就是江浙文化,或者说以江浙为代表的江南文化。
      上海文化传统也有个本土资源:明清以来形成的江南士大夫文化。明清时期形成的特殊的士大夫群体,他们的文化特别注重文采,注重书卷气,他们对生活特别细腻精致,有一种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这种文化传统在上海开埠后与西方两种宗教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了。一方面上海江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成分(乾嘉时期的考据学)和新教传统相结合,另一方面江浙文化中才子佳人的浪漫温情成分又与拉丁文化产生回应,这就使上海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产生了奇妙的对应关系。上海文化传统里由于有了这些资源,而上海又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城市,它的文化传统于是就相当丰富,它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组合。
      上海今天的发展,海派文化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资源。这里不是指海派文化中某一个文化传统,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第6页、共9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