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即陆军军官学校,位于黄埔长洲岛,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为培养军事干部于1924年6月创办的。军校学生曾多次参加过革命战争,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旧址曾被炸毁。1964年做了一次较大的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现在军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军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黄埔军校旧址和校史,生动地展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黄埔军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创立的中国第一所新型军事干部学校。1924年6月16日开学,因校址设在长洲岛(又称黄埔岛),故通称“黄埔军校”。前身为清末广东水陆师学堂、陆军小学以及1912年广东政府创办的广东海军学校。
黄埔军校诞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军校创办后,国共两党都选派重要干部到校任职。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国民党党代表,中国*党人周恩来担任*部主任。军校以孙中山提出的“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采取军事与*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在国民党方面,黄埔师生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近40人。在*党方面,中国人民*十大元帅中有5人出自黄埔、10名大将中黄埔出身的占了3位、1955年授衔的57名上将中有黄埔师生8人。
从1924年到1930年,黄埔军校一共在长洲举办了7期,曾在广州、潮州、南宁、长沙、武汉等地开设分校。1930年
页码:[1] [2] [3] [4] [5] [6] [7] 第1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