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省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全省各级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着力延伸旅游产业链,大力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激活市场主体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旅游产业已成为我省支柱产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旅游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明显扩大。旅游总收入连续11年保持着20%以上的增幅,2006年达到588.4亿元,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7.9%;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游客数在全国的位次,由1999年的17位、11位分别上升到2006年的12位和10位,在中部六省均居第2位。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张家界、长沙、湘西、衡阳、常德、岳阳、娄底等地的观光旅游迅速发展;长沙、郴州、邵阳、益阳等地的温泉旅游和农家乐旅游等休闲度假旅游快速崛起;湘潭、长沙、株洲、永州的红色旅游和寻根祭祖旅游,以及张家界、湘西、怀化的民俗风情旅游等专项旅游品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旅游市场主体发展迅速。全省已有星级饭店501家,其中五星级饭店8家;旅行社588家,5家国际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国家等级旅游区(点)93个,国家级和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4个;武陵源、南岳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全省还有9个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
(二)境内外旅游市场拓展明显加快。国际旅游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2006年,全省接待入境旅客97.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03亿美元,在全国的位次均由2003年的25位,分别上升到2006的17位和12位,在中部六省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一位。特别是韩国市场开发成效明显,2006年,全省接待韩国游客达到60万人次;接待欧美、日本等高端游客数近15万人次,巩固了我省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地位。国内旅游发展势头强劲,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部区域旅游合作收到积极成效,推动了区域旅游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交通互连、客源互流、利益共享。
(三)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综合性产业,在调整和优化我省经济结构,促进消费、扩大就业、农民增收、提高地方财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增加4.3元。去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第三产业的比重达19.4%,带动相关行业增收2530多亿元。特别是张家界、凤凰等地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分别达到59.4、59.2,已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旅游业对扩大就业作了较大贡献。据统计,全省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1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500万人左右。我省一些农村地区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旅游,既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我省各种乡村旅游区(点)近4000个,乡村旅游收入达5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物流、资金和信息的城乡交流。
(四)旅游产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各地坚持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注重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收入增长速度持续超过游客人数增长速度,发展方式逐渐由数量型向数量效益型转变。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以文花枝、赵明健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旅游工作者,文花枝的先进事迹还得到曾庆红副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
(五)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作出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建设旅游大省的奋斗目标。春贤同志等领导多次对全省旅游情况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认识日趋统一,对旅游业发展越来越重视,纷纷制定文件、出台措施,促进了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各部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增强,发改委、财政、建设、国土、环境、林业、水利、文化、交通、民航、铁路、海关、商检等部门主动配合、积极支持,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全省各级旅游部门广大干部职工为加快旅游大省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工作卓有成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旅游业的热情也不断高涨。
当前,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我们着力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的重要机遇。从国际上看,我们有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国外高端游客的较大潜力。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目前,世界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旅游业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预计到2020年,世界旅游人数将增加一倍。全球旅游重心正在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已成为最安全、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从国内来看,拓展我国旅游市场仍有较大的潜力。消费结构正在由“吃住用”向“住游行”升级,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旅游需求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期,旅游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单一的观光休闲旅游向多层次、多样化方向转型。从我省来看,已具备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基础条件。我省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区位上紧邻粤港澳、贯通南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生态环境、交通设施等明显改善,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在成绩和机遇面前,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相比,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潜力还很大。一是旅游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入境旅游规模偏小,特别是高端游客的比例还比较低;旅游产品和旅游关联产品还比较单一。二是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特别是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精品、名牌旅游项目还不多。三是旅游配套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旅游区(点)交通设施还需不断完善,接待等配套设施建设必须加强。四是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还有待改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增加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我省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进一步健全发展旅游产业的市场机制
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全面加快旅游大省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指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富民强省,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总的是:加强政府主导,健全市场机制,科学规划布局,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强化宣传促销,建设国际品牌,增强配套能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5—10年的努力,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全省生产总值的10%左右,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大省,初步确立旅游强省的地位。实现这一目标,从发挥功能、健全市场机制方面,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度开发旅游产品。要不断适应各类群体的需求,立足湖南资源,面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旅游消费者,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我省的旅游产品体系。一是努力开发满足境外游客需求的高端旅游产品。境外游客特别是欧美、日本游客消费水平高,去年我省入境过夜旅游者的人均消费达175.63美元/人天,高于全国170.52美元/人天的平均水平,接待一名境外游客相当于接待4名国内游客。近年来,我省以境外游客为主的高端旅游市场发展较快,全省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从2000年的45.4万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97.1万人次,但欧美、日本游客只占入境游客的15%。我省旅游资源丰富,不断拓展境外旅游市场特别是以欧美游客为主的境外高端游客市场,空间和潜力还很大。培育和壮大旅游支柱产业,既要有旅游人次的快速增长,又要扩大高端游客的比重,这样才能大幅度地增加旅游收入。高端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不同于大众游客,只有设计和开发一批高端旅游产品,才能吸引境外高端游客。全省各地要把开发满足境外游客需要的高端旅游产品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研究境外游客市场需求,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的针对性,加快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康体健身、瞻仰观光等旅游产品的建设,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二是加快开发新的特色旅游产品。我省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大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快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开发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特征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我省的一大特色,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整合开发、综合利用红色资源,加快培育形成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红色经典景区和品牌。我省的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资源具有多样性,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把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作为我省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实现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要积极探索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路子,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使旅游业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三是持续开发有竞争能力的旅游精品。精品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标志和龙头。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体系,丰富内涵,提升旅游精品开发建设水平。长沙要积极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推进马王堆的“物址合一”,争创国际旅游品牌。湖南最大的旅游亮点是张家界,要以建设世界旅游精品为目标,力争成为国际著名的旅游景点。其他城市和地区都要按照旅游精品的要求,高水平地搞好规划、建设和管理。四是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国际上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游客的购物消费占到旅游总消费的40—60%,我国一些旅游业较为发达的省份,旅游购物消费所占的比例也达到了30%,我省目前还不到20%,发展潜力还很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流通销售工作,以湘绣、湘烟、湘酒、湘茶、湘瓷等传统旅游商品为基础,开发一批特色鲜明,便于携带且附加值高的旅游商品,建立和完善重点旅游区和旅游城市的游客集中购物场所,促进旅游购物快速发展。
(二)完善旅游市场功能。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市场的服务功能。当前,一是完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全省要优先投资建设交通主干线与旅游区(点)的连接线,在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中,优先建设旅游区(点)所在的乡村。加快打通与我省周边省市对接的通道,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完善空中旅游交通网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长沙和张家界国际航空口岸改造,加快常德、永州、怀化的机场配套建设,增辟热点地区旅游航线和长沙、张家界航空口岸国际航线、航班,努力开通我省重点旅游区与周边地区境外游客较多城市的直通航线,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便捷性,形成空中旅游走廊。二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总的是要按照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要求,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要进一步提升星级宾馆的服务功能,着力加快重点旅游区(点)高水平旅游酒店建设,满足高档游客的服务需求,特别是要加大引进国际著名星级酒店的力度,既要引进他们的资金、管理和人才,更要注重引进他们的品牌、理念和游客网络。加强大中城市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加快旅游区(点)周边停车场、卫生间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在旅游城镇、旅游区(点)周边发展符合规划的特色民居客栈、汽车旅馆等;要加强旅行社等旅游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建设和培育一批著名旅行社服务品牌,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旅游服务机构及其营销网络。要充分发挥城市作为旅游要素集中地和旅游效益最大产生地的作用,坚持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发展良性互动,增强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加强城市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张家界要适应国际化的需要,保持和增强独特城市风格,完善适应国际旅游需要的设施、管理和服务;其他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都要增强旅游服务功能,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最佳中国旅游城市”的目标,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档次。要抓紧建立完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大力挖掘和开发特色餐饮。要在旅游中心景区或重点旅游景区建立完善旅游购物中心,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的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三是完善和提升旅游信息网络。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发展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充分运用网络等多种手段宣传旅游景点,推介旅游产品,发布旅游信息,推动网上预订,让游客自由选择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地,促进自助游、自驾游加快发展。四是优化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要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强化旅行社和导游员管理,规范导游讲解和团队运作,引导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依法规范经营。要建立健全旅游投诉网络体系,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管理旅游市场的水平。
(三)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加大培育市场主体力度,努力提升旅游业的竞争能力。一是创新旅游主体的经营机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租赁、承包、引进合作伙伴等方式,实现产权多元化。以旅游区(点)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选择一些市、县作为全省旅游区(点)管理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先行突破,取得经验,推进旅游区(点)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二是培育壮大旅游龙头企业。按照“科学布局、扶优做强”的原则,加大对现有旅游企业改组改造力度,扶植一批以旅游景点为主体的旅游企业,在全省重点培育一批像凤凰城、华天国旅等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等多种形式的龙头旅游企业。三是积极引进各类旅游市场主体。进一步扩大内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品牌和战略投资者,加大国内外大投资商、旅行商和著名旅游饭店集团的引进力度,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管理、技术和人才参与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广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加快旅游企业与国际接轨步伐,提高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四)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文化是旅游之魂,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吸引游客观山赏水,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与旅游相融合,让游客在文化浸润下观光旅游,才能吸引和留下更多的游客特别是海外游客,旅游产业才能发展到高级阶段。湖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湖湘文化底蕴深厚,以苗、侗、瑶、土家等少数民族为主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广播、影视、出版等文化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这是我们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巨大优势。全省各级要始终坚持繁荣当地特色文化与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并重,切实统筹规划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旅游与文化互促、互补、互兴的格局。一是坚持把完善文化设施和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和发挥文化设施的旅游功能,完善群艺馆、博物馆、文化站等文化设施,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和文化产业基地。积极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发展旅游,充分拓展古村、古镇、古宅的旅游功能。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把城市建设和改造融入旅游理念,把中心城区作为旅游产品来建设,作为旅游景区来经营,形成景点集中、中西兼并、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亮点。二是充分挖掘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旅游产业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提高文化含量,提升发展素质。要重视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着力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充分释放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要加强对旅游景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运用艺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艺术化处理,展示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内涵,以独特鲜明的文化特色吸引游客。三是创新旅游和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学习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大力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要围绕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艺术方式,从创作一首能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名歌、创办一台喜闻乐见的晚会、编排一组雅俗共赏的节目入手,请湘籍优秀艺术家领头,创作一首像《太阳岛上》那样的名歌,创造一台像《云南印象》、《印象刘三姐》那样的原生态精品节目,拍摄一部像《五朵金花》、《少林寺》那样的影片,为游客提供构思新颖、制作大气的主题文化旅游晚会,丰富游客的文化旅游生活,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式旅游业。充分发挥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在全国影响较大的优势,利用影视、出版、动漫等文化媒体扩大我省旅游影响,鼓励发展歌厅、酒吧、茶艺、康体等休闲娱乐业,逐步形成具有湖湘风格的文化旅游品牌,使广大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亲身感受湖湘文化,体验民俗风情,追求健康,享受休闲。要结合景点特色,继续深度开发一批观感深刻、怡情养性的文化休闲娱乐产品,增强旅游娱乐活动的可参与性,让游客既寄情湖湘山水、回归自然,又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身与心都得到娱乐、放松。
(五)加强旅游市场促销。旅游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和“形象产业”,宣传和促销就是培育市场、拓展市场。一是构建全方位的促销网络。加强整体促销和联合促销,把旅游宣传与经贸、会展、科普、文化、交流、对外友好活动、招商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到出版、广播、电视、网络、航班、列车、宾馆、商场、广告、气象、娱乐等各个环节、细节中去,形成旅游宣传促销的立体优势。二是创新旅游促销方式。各地在组织大型旅游节庆和促销活动中,要强化创新意识,学习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建立以产品为中心、企业为主体、共同利益为纽带的促销模式,增强大型旅游节会活动促销效果。高质量办好中国湖南旅游节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加大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力度,广泛动员旅游企业参与,努力将湖南旅游节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节庆活动品牌。三是加大区域旅游合作促销力度。坚持在资源共享、市场共促、客户共有的基础上,扩大与省外区域旅游合作,促进我省精品旅游线路与省外精品线路的对接,形成互惠共赢的发展格局。四是加强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入境旅游是衡量地方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按照“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的要求,认真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加强境外旅游宣传的针对性,巩固亚洲,主攻欧洲,兼顾美洲,增加高端来湘境外游客的比重。继续抓好韩国市场促销,保持韩国游客稳步增长,有针对性地开展欧美市场促销活动,确保欧美旅湘游客实现大的增长。
三、进一步完善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措施
按照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的要求,加强对发展旅游产业的领导,强化宏观政策引导,充实工作力量,增强发展活力,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落实扶持措施。一是切实落实《决定》。在广泛调研和吸取兄弟省份好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即将下发《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加快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将发展旅游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二是完善旅游法规体系。认真修订完善《湖南省旅游条例》,认真贯彻《导游员管理条例》、《旅行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推行旅游行业标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三是加大有效投入。各级财政在增收的前提下,要逐年增加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和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的投入。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的职能和旅游业发展实际,在相关资金的安排使用上支持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项目的投入,创造条件推动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衔接,积极争取更多的旅游发展资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坚持内资、外资并举,国有、民营并重的方针,加快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将旅游资源开发景点经营权面向国内外招商,特别是要舍得拿出一批好的旅游项目,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我省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四是充分发挥旅游职能部门的作用。按照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的要求,充实力量,完善只能,加强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建设,更好的履行行业管理、市场规范等工作职责。五是增强工作合力。各部门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部门各司其职,各方联合行动”的要求,牢固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完善协调合作机制,努力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旅游工作格局。旅游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主动加强和相关部门的联系。
(二)坚持科学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开发,没有规划宁可不开发、不建设,也不能乱开发、低水平建设。要全面普查旅游资源,建立系统的资源档案,进一步完善《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形成“以省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市州旅游发展规划为基础,以旅游区(点)详细规划为重点”的全省规划框架。抓好旅游总体规划与风景名胜区规划、公路交通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衔接,进一步密切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对于每一项规划的实施,都要制定推进计划,明确工作内容和时间进度,有步骤、分阶段落实规划要求。
(三)强化管理服务。完善管理、优化服务,是发展旅游业的“生命线”和“保障线”。要把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服务水平作为树立我省良好形象,营造优良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坚持把“以游客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旅游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按照从高、从严、从优、从细的要求,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为游客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确保游客获得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要全面加强行业诚信建设,以建立诚信旅游长效机制为重点,健全诚信评价体系和诚信监管体系,建立旅游企业和导游人员“诚信信息库”,引导诚信单位和从业人员成为守法经营、诚信服务的主导力量。继续在旅游企业中大力推行信誉等级评估制度,引导游客理性消费,营造诚信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四)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把培育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工作,进一步优化旅游教育结构,创新旅游人才培育机制,加强校企联合,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推行资格认证和执证上岗制度。结合深入学习文化枝同志的活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忠于职守的精神,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努力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政治业务素质高、作风扎实的旅游人才队伍。
同志们,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全面加快旅游大省建设,是我省加快富民强省的战略举措。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