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新闻中心 >> 产业动态 >> 正文 | ||||||||||||||
|
||||||||||||||
|
||||||||||||||
时间:2025/1/18 20:22:00来源:不详 【关键词】水电旅游名城 宜昌三峡 旅游格局 一、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在宜昌三峡旅游格局重构中占据着纲领性的地位 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将成为三峡旅游重构的最高目标。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是宜昌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城市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理论,这一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以该城市的产业、尤其是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旅游业作为宜昌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同时也是宜昌市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城市战略目标。并且也只有围绕这一目标来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合理选择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也管理和运行模式,才会最终建立起与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相称的旅游业新格局。 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将成为三峡旅游格局重构的战略任务。现在,已形成的基本共识是: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是以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体,形成具有世界级知名度的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从这一内涵的表述看,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特色是水电,核心是旅游,即既不是工业城市、也不是农业大市。这一目标具有空间开放性、产业特色性和品牌扩张性等特点:“国际性”体现了空间的开放性;“旅游”体现了产业的特色性;“名城”体现了品牌的扩张性。“国际性城市”是共性;“旅游城市”是个性;“名城”是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这个角度讲,虽然宜昌市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从宏观上看是城市发展战略定位,但从具体层面、尤其是和旅游业的高度相关性看,它也是宜昌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因此,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是宜昌市三峡旅游重构的战略任务。 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将成为三峡旅游新格局重构是否有成效的最高标准。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三峡旅游新格局是伴随这一创建过程不断形成和完善的。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分别有评判三峡旅游新格局是否形成的具体经济社会标准,但最高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有与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向适应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产品类别及布局以及旅游产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机制等。如果新的产业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建设,则说明这一阶段三峡旅游格局是合理的,反之,则说明三峡旅游格局还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二、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将会对宜昌三峡旅游格局的重构起着一系列积极的推动作用 1、丰富宜昌市三峡旅游的内涵 传统的宜昌三峡旅游有其狭义性。表现之一是没有处理好宜昌旅游与三峡旅游的关系上。例如,过去纳入三峡旅游的包价产品只有三峡大坝,游客要游览宜昌其它产品均属自费,结果导致过分依赖三峡旅游,却忽视了地方旅游产品的营销。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三峡旅游火爆,受益主体却不在宜昌。表现之二是三峡旅游就是三峡自然风光,导致了过分依赖单一的三峡自然资源,造成了游客的审美疲劳。 事实上,三峡是我国典型的区域性旅游地的组合,三峡工程的建设必然引起三峡库区旅游地线性空间结构的变动。人为的概念划分显然不利于大三峡旅游的发展。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战略目标确立后,就要求要用大旅游的理念来处理好“大”与“小”、“单一”与“多样”的关系,逐步改变过去较为单一的三峡自然风光旅游的城市形象为以水电文化品牌为主要特色,包括自然资源旅游品牌、历史文化品牌、群众文化品牌等在内的综合性的新三峡旅游业态。 2、影响宜昌三峡旅游的产业格局 这种影响集中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影响旅游产业的总体布局,将由现在的“一体两翼”和三峡7干线的旅游发展格局向“一极三轴四带六区”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转变; 二是影响旅游产品的选择,将按照特色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互补性战略的要求,由现在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会展商务综合型旅游发展,逐步建立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 三是影响旅游运行管理模式,要求建立起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旅游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间接的影响表现在:在突出“水电”和“旅游”两大特色的基础上,还会要求工业、农业等行业的规划和组织等要体现水电特色,为水电旅游经济服务,小到城市城标、农田种植,都要落脚到水电旅游名城的创建上;宜昌市的所有工作都应该围绕创建水电旅游名城这个目标大做文章,形成合力,打造品牌,从而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建起基本框架。 3、提供一个重构的国际性视野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将是宜昌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国际性的视野:形成具有国际化标准的城市功能体系、国际化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感召力、国际化的城市市民素质、国际性交通网络、国际化的城市语言环境等,这些是构成世界旅游名城基本框架的一些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齐备了,才能突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城市功能、彰显其个性,从而塑造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形象。 旅游业作为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这一战略中的产业基础,其重构必须要有与之对应的国际性视野:打造国际性的精品景区、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旅游运行模式和机制、国际性的城市旅游标志、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开发、国际化的旅游行业管理等,完善与国际性城市配套的设施,游客构成具有国际化,服务环境国际化,节庆活动具有国际化,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开放性的能吸引五湖四海游客目光的旅游目的地。 4、彰显三峡旅游的鲜明个性 流域经济的开发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随着流域经济的开发,兴起了一批有着鲜明水电和旅游特色的水电旅游城市,作为一种年轻的城市形态,它有着鲜明的个性、独特的优势。宜昌过去虽然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风俗民情享誉在外,但宜昌始终没有发展成为旅游经济强市,究其原因就在于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个性品牌很少。 现在,随着三峡工程等数百座大小电站在宜昌境内的兴建,长江三峡、清江、柴埠溪等600多处旅游资源和三峡大坝旅游区、三峡人家等100多个景区的诞生,宜昌变成了举世闻名的新兴水电之都,奠定了宜昌创建水电旅游名城的基本条件。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将会使传统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与现代的伟大工程有机融合,从而使宜昌三峡旅游的个性更为鲜明。 5、推动宜昌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 初步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基本框架,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把宜昌由一个旅游资源大市转化为经济强市的战略部署。按照《宜昌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部署,到“十一五”未,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1025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提前两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23837元,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累计达到1697亿元,其中市县属达到1128亿元,年均增长12%。旅游业作为宜昌市优先重点发展的产业,必然要在实现上述目标过程中有突出的表现。《宜昌市十一五旅游规划纲要》对此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即通过五年努力,力争使宜昌进入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行列,积极创建三峡区域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和中国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初步建成国际性旅游名城。到2010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预计达到5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22%,旅游外汇收入10000万美元,年平均增长20%;接待国内旅游者预计达到12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92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增长分别为7%和11%。届时,全市旅游业总收入预计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年平均增长10%,相当于全市GDP的10%左右。很显然,最近5年是宜昌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5年。但依赖以往的产业格局和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是难以实现这些目标的。 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对重构三峡旅游新格局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单纯旅游业的促进方面,而是体现在为重构三峡旅游新格局提供一个完整的支撑体系,因此也提供了一个把宜昌市旅游产业最大最强的契机和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把宜昌从旅游资源大市转化为旅游经济强市。 6、提升三峡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指这一产品所特有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能力。因此,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产品,其主要特征体现在功能上的愉悦性、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三方面。 宜昌市虽然拥有许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旅游产业地位与其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极不相称。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是宜昌市立足自身发展优势条件提出的战略目标。这种优势首先是宜昌市有居于世界首位的单位面积的水电资源富集度,同时还有在建设三峡工程中所创造的“世界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世界最大的电站、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世界级数最多和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世界规模最大和难度最高的升船机、世界水库移民最多和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等”数十项“世界之最”。这些优势和之最不但是国内任何一个城市所不能比拟的,同样在国际上也是没有城市可以同日而语的。因此,可以说宜昌市的这一战略目标定位具有垄断性。这也正是宜昌市发展三峡旅游具有的核心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得好的话,很容易形成核心竞争力。 |
|
|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