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新闻中心 >> 产业动态 >> 正文
  美图欣赏

夏游西藏团费上涨30% 车票、机票

可折叠式水陆空三栖个人小型飞机

大陆游客遭吊臂砸死续:台北检方

“7·5”事件致1450个旅游团取消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不必用考古学标准要求 旅游目的地原生态文化保护  

时间:2025/1/19 11:17:48来源:不详

    “没想到一个开发了这么久的旅游目的地,人们还保持着淳朴和善良的心态。”7月24日,正在南花村村口等待返回凯里的公交车的林梅,这样评价贵州凯里市近郊的这个苗寨。林梅是来自福建的“背包客”,她几乎每年都要背包旅行,今年4月从家出发,已经走了不少地方。

    南花村是凯里最早进行旅游开发的苗寨之一,它的商业化是在众多苗寨中最明显的,但是林梅认为,相比许多旅游开发较早的地方,南花村依然维持着自然村的状态,多数人还是在按部就班地生活着。

    自本报“西霞口·2007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启动以来,许多读者在投票的后面附有留言,其中很多谈到旅游开发和当地原生态文化保护的矛盾问题。读者表示,他们在许多知名旅游目的地看到,当地人原先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针对游客的各种商业活动,这些其实是旅游者最不愿意看到的。

    实际上,早期的旅游开发在一些地区造成的原生态文化保护弊端,正是现在的旅游开发者正努力避免的。同时,对旅游目的地“活着的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也是本次评选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

    发展旅游给传承文化习俗提供动力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活着33个少数民族和两个待识别民族。这里是世界乡土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全球十大旅游胜地。在这里,关于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保护的问题,一直备受公众关注。

    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常委、宣传部长耿生茂表示,在发展经济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工作中,黔东南州始终贯彻“保护第一,开发利用第二”的原则,而且这两者并无矛盾。黔东南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干昌认为,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能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价值所在。“旅游开发不但不会阻碍保护民族文化,还会有促进作用。因为如果有人欣赏当地的文化和习俗,而这种欣赏又能给当地人带来实际的好处,那么这种文化和习俗就有了继承和传播的动力,才不会随着外界文化的冲击而消失。”石干昌说。这一点在记者对南花村的采访中得到证实。

    发展旅游留住活着的原生态文化

    7月24日,记者以普通游客的身份来到南花村。沿途很多村子新盖房子都是用砖石搭建的,而南花村新盖好的和正在施工中的房子都是木头建的传统吊脚楼。

    南花村是一个依山傍水、树木葱茂、环境优美的苗族村寨,位于凯里市东南部,距市中心只有16公里。但1993年以前,南花村是一个不通桥、不通路、不通电、人均粮食产量不到300公斤,人均收入不到500元,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贫困村。1995年,集资修建了长70多米的跨河大桥,还相继完成了村寨的输电照明工程、进寨公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1996年,南花村的积极行动得到了黔东南州和凯里市旅游部门的认可和支持,通过政府部门的对外推介,南花村开始了旅游经营活动。

    今年65岁的村民潘城奎,家住一栋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木头吊脚楼,这楼是他的曾祖父盖的。而楼后接出的一座新房,是8年前盖的砖房。潘城奎说,他还是喜欢木头房子,“木楼几十年都不会坏,砖房过不了几年就漏了”。但在造价基本一样的情况下,当初为什么要盖砖房?潘城奎说,是因为盖木房工期长、干活累,而且对工匠的技术要求高,所以工匠都愿意盖工期短、活轻松的砖房。潘城奎告诉记者,他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木匠,要不是这几年因为发展旅游要求都盖木楼,木匠的好手艺有失传的危险。

    发展旅游把年轻人留在村里

    今年50岁的潘仁广,最近刚开了一家家庭旅馆,他也是一个盖木楼的工匠。因为现在各处盖木楼的需求增加,好的工匠又少,所以他一直在外忙着接盖楼的活儿,对家里开的旅店基本没时间照管。他告诉记者,游客多起来之后,村里人建新房不但恢复了传统的木楼,年轻人也有了学习传统的愿望。“以前穷,哪里还有传统呀?年轻人都要去外面打工,谁会留在家里跟老人学这些手艺。”潘仁广的两个女儿早就去广东打工了,家里只有老两口。但现在,村里每天表演芦笙舞的主要都是十六七岁的青年人,“青年人跳一场,村里给补贴5元钱,技艺高的补贴更多。老人只给2元钱,因为跳不动嘛。”潘仁广笑着说。

    旅游经营活动开展以前,按照习俗,南花村每年插完秧以后就不能吹芦笙和跳舞,而当这个季节有游客来到时,村里也没人敢出来接待和表演。后来,因为参加演出村里给予补贴,参加的人就逐渐多了起来。虽然表演的收入还没有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每个月可以从村里拿到现金,是实实在在的收入,所以大家只要有时间,听到村里召集表演的广播,参加的热情都很高。

    7月23日下午,余秋雨教授在贵州黔东南州凯里举行的“原生态的力量”论坛上,就保护原生态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要用考古学的标准要求原生态。”余秋雨认为,文化的至高境界是指精神价值和生存方式和谐共有,因此,我们不应该“以考古学的标准来要求原生态”。他说:“‘态’是一种变化滚动的整体存在,必须通过旅游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使当地居民摆脱贫穷,才会使建筑工艺、人文艺术等的保存和发展成为可能。”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酒店预订 | 特价机票 | 旅游论坛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