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行游记 >> 游记攻略 >> 正文
  相关文章
北京樱桃采摘地攻略之海
海淀镇风情之饮食篇
奔海淀镇 探寻中关村前世(组图)  

时间:2025/1/26 15:42:36来源:不详


“奔走”示意图

“奔走”示意图

  京郊第一镇

  50年前窗外河道捕鱼吃

  在以缺水干燥著称的北京,“海淀”这个地名颇让人神往。冰心女士在回忆燕京大学旧事中曾提到,时任教授的夫妇俩经常出校门到海淀镇找馆子解馋,“店家隔着窗户从窗外的河道里捕鱼上来烧熟”。而翻看上世纪出版的北京地图,海淀镇一带的地名都是下洼子、大坑沿这些“水名”,可见这样的奢侈绝非痴人说梦。“离着西直门20里,从明代以来海淀镇一直自给自足、自成一体,繁华程度不让城里。从三百年前的行宫、军机处,到一百年前的燕大、清华,堪称京郊第一镇。”海淀区文化馆退休干部崔先生说,1958年成立的以教科文中心定位的海淀区,正是因区政府驻地海淀镇而得名。

  但如今倘若评选最名不副实的车站名,“海淀”站得冠恐怕最无争议:从此站下车,却满目尽是“中关村”——中关村图书大厦、中关村e世界、中关村酒店、中关村购物广场。

  “中关村,以前叫中官屯。就是海淀镇东边埋无名‘中官’——也就是太监的义地。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建中科院,为离北大、清华更近,也为降低建设成本,才选在了这里。首任院长郭沫若嫌中官屯不雅,改叫中关村了。”从小在中关村地区长大的中科院子弟宋先生介绍说,那会儿的海淀镇都是好房子、大户人家。清代专供宫内牛羊肉的“牛羊马家”昔日豪宅的名贵木料,被拆下来运到偏僻的郊区建清真寺去了。好在李莲英子侄、同仁堂乐家花园被保留了下来。“要是动迁的话,费用海了去了。”

  如今想要探寻中关村前世的海淀镇,只有问中关村西区步行广场旁的两棵挂着保护的红牌老树了,而陪伴了它们500年的老伙计——观音庙,早在2001年的建设中灰飞烟灭。中关村购物广场旁按照昔日沿河御道的角度修建的斜街,也算是复刻回忆。只是这复刻的回忆就像一片云,没法子抓在现代人的手里。

“海淀”这个地名颇让人神往

“海淀”这个地名颇让人神往

  李莲英私宅变会所

  海淀教堂换新装

  下洼子、大坑沿这些古老的海淀地名随着这里的水系一起蒸发了,旧日的善缘桥也变成了有名无实的善缘路。若说海淀镇唯一硕果仅存的原生态故地,只有彩和坊了。

  彩和坊这个诗意的名字也是从“柴禾房”这样的俗名衍生而来的,而改名的理由自然也是住进了富贵人家。一片高楼包围之中的彩和坊路24号是四合院,当年极尽奢华,这便是昔日清代大太监李莲英的私宅——彩和坊。如今这里变作潮江春会所,不轻易对公众开放。

  门两边磨砖对缝,鱼腮墙上有六角门簪,下置汉白玉石雕坐狮抱鼓石;倒座南房四间,东西配房各三间,中院门为垂花式,门上檐有两个方形垂花,在大花上雕刻有无数小朵梅花,雕工精湛;进门东西有抄手游廊,通达东西厢房各三间,厅中硬木隔扇均安装那时罕见的玻璃;从东西旁门可达后院,满院奇峰异石。简直比相声《夸住宅》里还要讲究!要问怎么那么讲究?这些东西都是当初修颐和园的“下脚料”,至于是下脚料还是上好料,还不是大总管一句话的事!

  不过,一生伴君如伴虎的李莲英深知做人要低调的处事原则,出宫后他自己住在城里的小宅子,彩和坊的豪宅则让侄儿李瀛洲居住。相传民国年间,李瀛洲娶民国部长王正堂之女,从城里往海淀过嫁妆,整整过

[1] [2] [3] 下一页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