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行游记 >> 游记攻略 >> 正文 | ||||||||||
|
||||||||||
|
||||||||||
时间:2024/11/26 6:18:59来源:不详 (五)来凤轩 清代康熙年间建,原名“济美堂”。1982年维修,更名来凤轩。现恢复为三苏父子书房。小青瓦屋面。面阔五间21.66米,进深两间10.26米。正门为圆门,门楣装饰凤二只,挂费新我补书匾“来凤轩”。 (六)厢房 厢房基本为东西对称,与前厅、飨殿、启贤堂组成两进四合院。东厢房面阔十二间48米,进深三间8米,背后为瑞莲东池。西厢房因飨殿两侧植有千年荔枝一株,分为两段,南段面阔四间16米,北段面阔三间12米,现为“墨庄”,背后为瑞莲西池。东西厢房为小青瓦屋面,临池水有回廊,置水泥仿木飞来椅,可供游人小憩。 (七)云屿楼 清光绪元年(1875),四川学政张之洞倡建。一楼一底,重檐歇山式,抬梁式梁架,小青瓦屋面,正脊、垂脊、戗脊均饰卷草式图案。面阔三间19.2米,进深三间13.2米,通高11.5米。门楣悬挂李长路书匾:“云屿楼”三字。楼临瑞莲东池北,决水环绕,翠竹万竿护其外。 (八)披凤榭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建。一楼一底,重檐歇山式。四周置飞来椅。北面留有7米门道。房面为简瓦覆盖。正脊有寿字形宝瓶饰物。面阔进深都为9.86米,通高10米。檐上悬挂张爱萍草书匾:“披风榭”。南宋淳熙年间,陆游来眉州,游环湖,登披风榭,瞻仰东坡遗像,并写了《眉州披风榭拜东坡遗像》诗:“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高台老仙谁所写?仰视眉宇寒峥嵘。百年醉魂吹不醒,飘飘风袖筇仗横。迩来逢迎厌俗子,龙章凤姿我眼明。北扉南海均梦耳,谪堕本自白玉京。惜哉画史未造极,不作散发骑长鲸。故乡归来要有日,安得春江变酒从公倾。”南宋嘉定年间魏了翁知眉州时,在今眉山老城小北街后田坝疏沼建环湖。湖上筑翠洞、书台、起文堂、披风榭。年湮代久,亭榭、环湖早已无存。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为纪念苏轼、陆游、魏了翁,遂在三苏祠内重建披风榭。 (九)瑞莲亭 清康熙四年(1665),眉州知州赵蕙芽重建。亭为攒尖式八角十二柱。顶上有花瓶状饰物,八条脊上均有走兽饰物,房面为筒瓦覆盖。门为圆门,悬挂乾隆十八年眉州知州宋载书匾:“瑞莲池”。亭高7.9米。四周设飞来椅。东面留门道,有桥与岸通。 (十)百坡亭 始建于南宋,民国十七年(1928)重建。为横跨瑞莲池的一座桥亭,桥亭长20米,中间为八柱小亭。攒尖式屋顶,屋面为筒瓦覆盖。亭边设飞来椅,供游人赏荷。宋元祐六年(1091),苏轼知颖州(今安徽阜阳),曾作《泛颖》诗:“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亭以“百坡”命名,吴伯萧补书。意为:希望眉山出现更多的东坡式人物。 (十一)抱月亭 清光绪元年(1875),张之洞倡建。原为双层攒尖式草亭。1980年改为小青瓦屋面。亭高7.71米,6柱,底面为正六边形,每边长21.8米,设飞来椅。以苏轼《前赤壁赋》 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意境,命名为“抱月亭”。 (十二)快雨亭 清咸丰癸丑(1853)建。亭阔三间12米,进深一间6米,后有回廊。可临池俯照,远眺披风榭。四川学政何绍基来眉州主持考试,宴游三苏祠,适逢炎夏遇雨而得凉,故将此亭命名为快雨亭。此亭实为一轩,门上悬挂何绍基篆书匾:“快雨亭”。 (十三)式苏轩 始建于民国37年。1987年重建为一组仿清式建筑,总占地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五间20米,进深二间9米,歇山式屋顶,小青瓦覆盖,正脊饰鸱吻,垂脊、戗脊饰龙头和卷草式图案。柱枋均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水磨石地坪。门上悬挂赵朴初补书匾:“式苏轩”。 (十四)景苏楼 1984年重建,原为宋司农少卿陈烨总领蜀馆过眉时所修,后毁。现为一组仿清式建筑,总占地1000平方米。主楼一楼一底,歇山式屋顶,小青瓦覆盖,正脊饰鸱吻,垂脊、戗脊饰龙头和卷草式图案,面阔五间20米,进深三间8米,通高12米,水磨石地坪。门上悬挂吴丈蜀书匾:“景苏楼”。门联为清光绪十六年(1891)乐山人杨昌凝撰书:“公本不羁才,恨当年知遇难逢,浪迹黄州、惠州、儋州、杭州,销磨许多经济;我生频吊古,叹此日名流空望,游心诗集、文集、词集、赋集,越发无限激昂。”院内桥廊相接,甘蕉覆檐,奇花
|
|
|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