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行游记 >> 游记攻略 >> 正文
  相关文章
杜甫初到成都时
人在蓉城---草堂行
游杜甫草堂
西行记  第七回  杜甫草
杜甫草堂
滇川杂记之恋上成都:叫
杜甫故里所见
杜甫去来
杜甫草堂游记(图)  

时间:2024/11/26 5:51:40来源:不详

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现代书法家陈云诰补书的"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对联。据导游介绍,"信有文章惊海内" 与"犹劳车马驻江干"两句出自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纵观整幅对联,作者对诗圣的赞誉之辞镶刻于字里行间,可谓字字珠玑。如果说南宋诗人叶绍翁在那关不住春色满园的园林外,仰望着探墙而出的红杏,却不能不在小扣柴扉久不开后发出游园不值的感叹的话,那么,今天的草堂柴门则是以诗圣的胸怀,门户洞开,笑迎八方来客。

  过柴门便是三幢呈"品"字排列的建筑,"工部祠"居中,前边两侧分别为取自杜诗"野航恰受两三人"和"懒性从来水竹居"的"恰受航轩"和" 水竹居"。"工部祠"是供奉杜甫塑像的飨殿,祠前有清代学者、书法家何绍基撰写的"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的诗句。祠内墙壁上陈毅元帅"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对联挂在木制的杜甫画像两侧,祠堂正中为清代建塑的杜甫泥像,东西两侧分别是清代所塑的北宋诗人黄庭坚和南宋诗人陆游。据导游介绍,之所以三人同殿,主要是殿内若只塑杜甫一人,异乡作客,未免过于孤单,而黄、陆皆为诗歌成就极高的大家,虽不同朝代,但如果三人一堂,既能共论诗艺,免除冷清,又可同受祭礼,以盛香火。而清人的一副"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的对子则对此举作了很好的诠释。

  工部祠的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一石碑,上刻果亲王的手迹"少陵草堂"四字。也许时代久远,亭子的六个红柱上的红漆已有些斑驳了,顶部业已枯黄的茅草在巴蜀温和的气候下,钻出了片片嫩绿的藤蔓。

  草堂内多竹。无论是在堂前屋后,庭院之中,还是在小路两侧,处处竹树掩映,清幽雅洁。杜甫的草堂便掩映在一片翠竹绿树之中。草堂的篱笆外是一块高一米半左右,雕刻有杜甫头像的大理石,石像后是一丛茂密的翠竹,寓意了诗人不随波逐流、高风亮节的人品。由细竹交叉编织而成的篱笆围成了一方小小的院落,院门是由茶杯口粗细的树干制作而成的,门顶以茅草为檐,与草屋浑然一体。步入茅屋,展现在眼前的是三间屋舍,中间为主人起居休息的卧室,左右为会客室和灶间,桌椅板凳、碗筷杯碟一应俱全。据史载,公元761年秋天的一阵大风,把他苦心经营的茅屋吹破,才使诗人写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诗人所表现的那种"安得厂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精神,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品质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已!

  据陪同人员介绍,由于茅屋不甚结实,原来的杜甫草堂早已颓废,虽后人多次修建,亦无原貌存留于世。现在游人所见的茅屋是杜甫草堂博物馆于近年依据杜甫诗歌的描写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时的格局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景区内溪流环抱,绿树成荫,竹篱柴扉,芳草青青,营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门古道旁"、"野老篱边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诗句描绘的郊野景象。

  走出草堂博物馆,回首间发现,不经意之间,我们是寻着历史顺时针的脉络走了一回。出口处朱门白墙以及平整一新的地面,与门楣上"杜甫草堂" 四个大字以及两侧顾复初"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的楹联及其不相匹配,难以掩饰现代的气息,倒不如旧址"草堂"二字古朴近人了。

  杜甫在此居住的四年时间里,先后写出了240余首诗歌作品。其中不乏《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反映现实、忧国忧民、流传千古的不朽作品。

  参观杜甫草堂,景区内的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花径,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风景秀丽、独具魅力的梅苑,在浓郁的诗歌文化氛围中却显得逊色了几分。

  不过草堂内的现书现画现卖的书画作坊和琳琅满目的纪念品专卖店,以浓厚的现代商业气息还是给游客以返璞归真、回归现实的感觉,应该会让喜爱收集各类纪念品和书画作品的朋友们感到不枉此行吧。

上一页  [1] [2]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