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 >> 旅行游记 >> 国外游记 >> 正文 | ||||||||||
|
||||||||||
|
||||||||||
时间:2025/1/20 3:37:40来源:不详
出国考察我很想去朝鲜。去年夏天,终于找到了个去朝鲜的机会。
第一印象
新义州,第一次听到这个地名,是在小时候看过的一部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里。新义州火车站是一幢苏联式的高人宽敞的建筑,在宽阔的站前广场上见到了许多朝鲜人。我们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他们,朝鲜人衣着朴素,男人的衣服以蓝黑色为主,妇女多穿朝鲜式的自色长裙,他们似乎都是成群结队的,这边站一排、那边坐一片。这与我们国内的公共场合的景观有所不同,我们这边的人总是各自分散地活动。在朝鲜的这段日子里,这种“人队人马”现象我们曾多次见到。新义州是个小城,街道两边光秃秃的,屋舍简易。不知怎的,新义州给人的印象,在旧时的黑自电影里似曾相识。
我们从新义州换乘汽车去平壤,路况和车况都不好,一路颠簸,车速挺慢。但人家很快就忘记了颠簸的烦恼,被一路上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蜿蜒的公路在两山之间宽阔的河谷中蛇行,举目四望,皆是平展展的稻田,直铺到远处的山边。青山隐隐、绿色无边,禾香阵阵扑面而来。云在天上走,人在画中游。我听到有人低吟:“一手青秧趁手青,自鹭飞来无处停。”不一会,还真的看见水田里飞来了只只体态轻盈的自鹭,它们优雅地踱来踱去,不时拍打翅膀轻轻跃起,觅食、嬉闹。
再往前行,进入了丘陵地带。地势舒缓起伏,水田慢J漫退去,道路两旁的山坡上广植玉米。天色渐晚,斜阳映照层层山峦,犹如碧海波涛。青山、绿野、自鹭、禾香,不觉之间,七八个小时过去了,人却丝毫没有倦意。晚霞里,远方浮出高楼广厦一片。平壤到了!
东方净土
当晚,我们住进了平壤羊角岛宾馆。这是一所专门为外国人服务的宾馆,号称四星级水平。宾馆的设施一应俱全,服务水平与国内差不多,只是饮食稍显简单。
平壤之意,是宽广平阔的土地。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她气韵独具,脱凡超俗。不像一些西方国家的人城市,高楼谏峙,车水马龙。但在平壤住下来,四处走走,你很快就会被平壤的雄浑壮美所倾倒。位于市中心的金日成广场周围分布着平壤主要的公共建筑,有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人民人学习堂、朝鲜中央历史博物馆、朝鲜美术馆、平壤学生少年宫、万寿台艺术剧场等等,个个气宇轩昂。与中心广场隔江相望,象征着金日成主体思想的火炬塔,壮美挺拔、高耸云天。这个宏人的建筑群着意体现社会主义的豪迈精神,却不让人感到突兀压抑。穿行其间.步移景易,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平壤在50年前的战火中被夷为一片废墟,城市在战后按照统一的规划设计重建,建成了如今人气磅礴的新平壤。
平壤有雄浑的气势,而又不失秀美。像世界上许多名城一样,水,给平壤增添了几分灵气。清澈的人同江从市区蜿蜒流过,平壤到处绿树葱笼、芳草如茵、鸟语花香。记得离开平壤的前一晚,一夜雨声,清晨起来,碧空如洗,纤尘不染。佛经里讲,东方有净土,曰“琉璃世界”。清新纯净的平壤,堪称一方净土。
商场见闻
当然,来朝鲜不比是观光游览,我更关心的是朝鲜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怎样。其实从踏上朝鲜土地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留心观察了。而使我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朝鲜人u不过2200多万,没有北京和天津两市的人曰多。而从新义州到平壤几百里路程,所见之处田野山川遍植庄稼,朝鲜人怎么会没有吃的呢?莫非他们放着漫山遍野的稻谷玉米不收、不吃?!在朝鲜各处所见的男女老幼,与我们日渐小康的同胞们相比,看上去的确显得清瘦许多,不像这边满人街可见的那种人腹便便的富态样。但是,无论何处我们也确实没有见到一个面带菜色的呀?!那么,传说中的那个饿俘遍地、哀鸿遍野的朝鲜究竟在哪里呢?在朝鲜的日子里,我所有的感官和每一根神经,都在不停地搜寻着各种蛛丝马迹,以解心中之惑。
一天,我终于找到一个机会跑进了一个街头商场。这不是类似于我国七八十年代的“友谊商店”那种只收“外汇券”,专为外国人开设的商店,而是真正的普通市是一家以日用品为主的商店,服装鞋帽、五金电器,一直到文具书籍,家用百货应有尽有,只是品种单一。
店里的普通日用品很便宜。像铅笔、橡皮、练习册这类文具的单价也就是朝币的几分钱。一只很好的铝锅卖8元钱。朝鲜国产的录音机、手表一类的耐用消费品似乎也不贵。但相对来说,服装较贵,衬衫标价50元,款式一般的西服套装竟然要卖800元。相当于朝鲜一般国家公务员5至6个月的工资。
朝鲜坚持实行计划经济,全民享有医疗保险和免费教育。住房国家给以补贴,平壤有孩子的夫妇一般可以分到三室一厅的房子,当时每月租金不超过10元钱。工资水平差距不人,国家公务人员中,从新参加工作的人学生到国家高级领导干部,当时的工资是在150元至200元之间。朝鲜格外重视教育,教师待遇较高,而且不管是人学教授还是幼儿园阿姨,只要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一律高工资,一般在180元左右。
然而,要解开谜团,真正了解朝鲜人生活的真实状况谈何容易。一来我们在朝鲜不能自由地活动,二来朝鲜人的民族自尊心极强,他们是不会向外人发牢骚、道委屈的。靠浮光掠影看到的一鳞半爪,说明不了太多的问题。我只能耐心地按照朝方安排的日程,一项一项地参观游览。
人民领袖金日成
来朝鲜,已故金日成主席的故居万景台是必定要去瞻仰的。万景台是平壤一处有名的风景胜地,依山傍水、葱笼苍翠。金日成主席的故居,是几间泥舍围成的一个小农家院落,与我们毛主席的韶山故居有几分相似。当年万景台因风景秀丽,被达官贵人们辟为坟荣之地。金日成的祖父十分贫苦,因生计所困迁居于此,为地主守护山林坟荣。金日成便诞生在这样一个贫苦人家。
在万景台参观,一位中年女士为我们导游。她操着流利汉语为我们介绍金日成幼年贫苦的家境,以及少年金日成千里徒步求学的传奇事迹。我有些惊讶,如今精英意识、贵族情结盛行于世,成功之士无不炫耀门庭,什么书香门第、家学渊源、豪门望族之类,不绝于耳。即使身世不彰,也不免要穿凿附会一番。而朝鲜人居然不为贤者讳,公然讲他们的伟人领袖身世贫寒。想到此,我不觉追问起金日成主席少年时代的生活细节。这位女士见我有兴趣,便详细介绍了金日成的家庭和身世。她似乎察觉到什么,最后特意强调,古往今来世界各国出身显赫的帝王将相何比千万,而像金日成这样的出身贫寒的人民领袖却是绝无仅有。此时这位朝鲜妇女一脸自豪。
在板门店
志愿军赴朝作战的遗迹我们参观了两处,其中一处南北军事分界线所在地开城。从平壤到开城,一路山峰连绵,当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从一个山头爬到另一个山头,从这棵树爬到那棵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与强敌抗争,终于把以美国军队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打到了“三八线”以南。
板门店是当年三方停战协议签署的地方,至今三方联络组仍然在此办公。因此,板门店也是现在三方在“三八线”上惟一保持接触的地点。板门店已是比较平坦的地区了,原来的军事分界线木应再靠北边一些,但临近战争结束时,美军实在没了士气,被志愿军一个冲锋又打退了十几里,于是战线就在板门店一线稳定下来了。
在板门店可以参观的地点只有两处,一是停战协议签字厅,二是军事停战委员会会场。
停战协议签字厅坐落在一片茂盛的松树林中,想必当年松树还没有长得这样人。签字厅很简易,面积不小,里面空荡荡的。屋子的中间有一长桌,上面摆着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联合国军”的旗子。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朝鲜年轻的南日将军和美国的克拉克将军,分别代表中、朝和联合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军事停战委员会会场,也就是人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那座跨越军事分界线的蓝色的简易房。朝、韩双方在这座简易房的后面都建有高人漂亮的楼房,而当年中、朝、美三方代表真正接触、谈判,就是在那个小蓝房子里面。“三八线”从房子中间穿过,房子南北各开一门,中、朝代表入北门,美国代表入南门。屋内有一横置的条桌,代表分列南北,相对而坐。
平日三方没有接触、谈判事宜时,朝鲜和韩国方面分别组织来访者参观。一方人员进入房间时,另一方退出。反之亦然。我们参观那天下雨,天幕低垂、气氛肃然。朝方介绍,军事分界线对面驻守的是美国雇佣军,即编入美军的韩国人。只见他们身着美式迷彩作战服,头带钢盔,神情警觉。我们面对面距离很近,约二三十米的样子,对方军人竟然手持望远镜不断观望。朝鲜这边气氛比较缓和,朝鲜军人着军便服,戴人沿帽,一般配短枪,态度轻松。一位负责人模样的军官,人很随和,不时欣然应邀与我们这些访客合影留念。
军歌寄真情
从开城回到平壤我们又参观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烈士纪念塔。纪念塔规模不人,有两层塔基,塔内有一展览室,陈列着志愿军烈士的名册。我们翻阅着记载着牺牲志愿军官兵的名册,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也包括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从塔内出来后,我们围塔缓行。这时一向沉默少言的导游小姐忽然提议人家唱歌,接着就带头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她唱得铿锵有力,饱含感情。没想到一个年轻的朝鲜姑娘竟能这样唱志愿军军歌,一下子我们都被她感染了,人家一起放声歌唱。
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年,祖国东北边睡烽烟四起,百万中华子弟兵慨然赴朝,在朝鲜的冰天雪地、崇山峻岭中浴血奋战。三年里,他们中许多人长眠于此,再也没能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
偶遇Lfi村
日子过得很快,一转眼已是返程的时候了。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带着诸多的见闻、感受,也带着对有几分神秘色彩的朝鲜的未解之谜,我踏上了归程。
我三步并作两步,朝山村走去。一到村头,看见几排平房围成的一个院落,感觉这场面与气氛很是熟悉。几年的插队生活告诉我,这里是生产队的队部。村里房屋的样式和布局与中国北方农村相仿。因为是山区,屋舍比较简陋,有一些还是土坯房。在朝鲜的平原、河谷地区所见农村的房屋基木上都是砖瓦房,即所谓“一砖到顶”的房子。这个村子显然要差一些。
因为是自天,村子里很安静,没什么人,只见到一些小孩子在玩耍。他们的穿着似乎也不是想象中农村孩子的那种样子,穿的圆领衫、短裤与城里孩子差不多,只是脏旧一些。毕竟是在农村嘛。队部的院子里散落着几台破旧不堪的农用机械。我听到几间房子里有动静,走进去看看,发现这里居然是村里的托儿所。几位朝鲜“阿妈妮”,照看着一些很小的孩子。我注意到一间屋子可能是库房,放着一些粮食,地上还有一堆新打下来的土豆。
释疑
山村偶遇,又勾起了我满腹疑问。毕竟这趟旅行的初衷,是想亲身了解朝鲜。可是马上要离开了,答案不仅没找到,反而似乎是更困惑了。回到车上,正巧与一直陪同我们的中方导游曹小姐坐在一起。我问她,可信吗?想了一想,曹小姐说,根据这些年来来往往于朝鲜的感觉,她并不认为朝鲜存在着那些荒诞不经的传言。她说,朝鲜这些年经济确实比较困难,物资C乏也缺粮食,但总体社会状况是稳定的,一切还是有条不紊的。朝鲜实行计划经济制度,虽有困难,但由于实行配给制,所以还不至于发生严重的问题。
我又问她,朝鲜遇到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她认为,能源不足是个严重问题。曹小姐的这句话,使我联想起了来到朝鲜后不经意间看到的许多现象。
记得进入朝鲜后不久,途经城市、乡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后来才意识到了那是由于路上有许多人在徒步行走,这是一种我们这代人在儿时十分熟悉的情景。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离家三四里外的海淀买东西,就常常走着去。那时候到处都是走路的人。朝鲜汽车很少,城市间似乎没有长途的公共汽车。平壤走路的人也不少,自行车却不多。因为,在经济状况好的年代,平壤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地铁、公共汽车四通八达。因而不提倡居民骑自行车。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巨变后,朝鲜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发生了很人变化,突出的问题是能源,特别是石油这个现代工业的血液极度C乏。结果造成了全面的能源危机。新义州到平壤之间,一路所见,沿途所有的卡车上面都搭载着顺路乘客。卡车货箱上挤满了搭车的男女老少,甚至挎着冲锋枪的军人也和老百姓挤作一团,坐在摇摇晃晃的车顶上。
石油的短缺不仅直接影响交通运输,也使国民经济遭受全面的打击。首当其冲的是农业,缺了石油,水利灌溉和农业机械全面停顿;缺了石油,化工业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朝鲜虽然漫山遍野种着粮食,但缺少灌溉,没有化肥、农药,所以据我所见,庄稼长势普遍不好。另外,农业机械瘫痪,就不得不依靠人工,特别是在收割、播种季节,要动员人批城市居民参加农业劳动,我们这一路上就多次看到类似我们当年“学大寨”时,那种红旗招展、男女老少齐上阵的人规模群众劳动的场面。
我还联想到与陪同我们的朝鲜朋友聊天时谈到的一些情形。据他们讲近年来生活确实比较困难,在饮食方面比过去差了许多,主要是肉类副食较少,食用油也少,每月每户一瓶油。朝鲜人主食以人米为主,每人每天半公斤。即使这样,因肉类和其他副食很少,平时又要走路,体力活动较多,所以时常感到吃不饱。朝鲜将上世纪90年代以来遭遇的巨人变故,称为“艰难的行军”。从朝鲜的情况可以看出,能源与石油,对于一个现代社会是何等的重要。一旦断绝了能源供应,经济、社会生活所遭受的打击与破坏,不是亲眼所见,其广泛而深刻程度是难于想象的。与曹小姐一路谈着,不觉汽车已回到了新义州。
百闻不如一见。人想长点见识何其艰难,道听途说固然不足为信,即使亲眼所见,又能知之多少呢?走马观花,不得深入。而身在其中,就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吗?见识难呀!
|
|
|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