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没有一个摄影家可以用镜头全方位地表现吴哥的美丽,也没有一个作者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的神秘色彩。虽然有很多伟大的摄影家和考古学家、探险者为吴哥著书立传,但是文字和图片的表达能力仍然是有限的。吴哥举世无双的魅力,需要亲眼所见,亲身体会。千百年的风霜没有损害它的华丽庄严,反而给它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残缺的雕像和花纹石刻,让人忍不住在心里描摹它们最初的样子,赞叹当时雕工们精湛的技艺,惋惜它没有完整的保留下来。
时光在一寸寸地侵蚀着曾经细致精美的雕刻,风雨推倒了坚实的廊柱和穹顶,曾被人顶礼膜拜的神佛早已不知去向,而周围的原始森林却在步步逼近甚至摧毁了大门和围墙。面对着大自然的力量,我们无能为力。没有什么能比眼看着美丽的东西一点点逝去更令人心痛的事情了。在离开了吴哥以后,我一遍遍地看着拍摄的照片,回想着在吴哥度过的短暂的日日夜夜,那幸福与忧伤混合在一起的酸楚的感觉撞击着我的心。我终于明白了在以前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吴哥的游记的名字:吴哥之美,痛彻心扉。也许,我对吴哥开始感兴趣,只是因为这一句话。当初的我完全不能理解,美丽向来只能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愉悦,怎么会让人心痛呢?
我好像忘了一句话: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吴哥于我,最初不过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沉淀在心里,经年累月,随着对它的逐渐熟悉而加深,但是我从来没有奢望过去实现它。当我偶然在左总的书桌上发现一篇介绍吴哥的游记时,我们的交流结果也只是:“如果有机会,我们多叫上几个人,一起去。”谁也没想到,几个月以后我们真的着手开始准备了。等待的过程是忐忑不安、痛苦又甜蜜的,生怕因为什么事情而不能成行。
等到航班和行程都确定下来时间也进入了倒计时,然后是忙乱地安排工作,及至走前的晚上11:00了竟然还没有收拾行李。到了机场我的心还如坠云雾一般恍恍惚惚地没有一点真实感。真地要去了吗?坐在候机大厅的墨绿色长椅上,望着窗外金色斜阳照耀下天蓝色的越南航空的飞机,我的心情竟然如此紧张,只想把自己全身都埋在手中的咖啡杯里,我害怕得要命。如果看到的吴哥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好,那该怎么办?同去的大家该不会愤怒地把我撕成碎片吧?心理默默地祈祷:拜托,吴哥,千万不要让我失望。
吴哥窟—柬埔寨的剪影
当我站在吴哥窟前的栈桥的时候我才知道,一切的担心都是多余的。而我心中那个遥远而模糊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那最初在别人的镜头中展现的,在明信片中定格的景象如今就在眼前。天空湛蓝,午后的阳光照在吴哥窟金色的城墙上,耀眼夺目。波光粼粼的护城河水环绕着古老的吴哥窟,沿着护城河吹来一阵阵清凉的风,赶走了午后的炎热。是的,这就是吴哥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吴哥窟,也是据说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同时它的剪影也被印在了柬埔寨的国旗上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
矩形的护城河长1500米,宽1200米,紧紧包围着吴哥窟,过去为了防卫敌人水里还养了鳄鱼。河边的渡口有挺立的雄狮守候,虽然残破却依旧保持着昂首挺身的威严姿态。恍惚中想着中国古代明朝时的对外使节周达官—也就是那个最早记录吴哥王朝的人——最初到达高棉王朝的首都时是否也是在这里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候着迈入着黄金的城堡觐见吴哥的国王Suryavarman二世呢?他看到护城河对岸的吴哥窟时,是否也如我一般会有一瞬的恍惚,惊觉世上还有比中国的皇宫更雄伟辉煌的建筑。中国的宫殿给人以威仪和严谨的感觉,吴哥窟带给人的则是灿烂辉煌的美丽。还没有进入吴哥,只是初见它的第一面,我就已经被震惊了。世上所有的爱情都是一见钟情,谁说不是呢?
一步步走过栈桥,脚下的长条石高矮不一,却仍然坚实。吴哥的城门并不宽,只能容两个游人同时一出一入。穿过大门是一片开阔地,挤满了参观的游人。一些当地人在开阔地上拍婚纱照,新郎新娘都身着艳丽的礼服,衬出他们古铜色的健康肌肤。我们快速地穿过人群,沿着甬路继续往前走。甬路的左边空地上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砂岩建筑,据说是当时的图书馆。好奇心驱使我离开大路走下台阶,围着这座小型的建筑上下察看,然后舍弃大路,沿着别人踩出的红土小路向前走。
在一颗茂密的大树旁边,地势有些洼下去,出现了一个小水塘。也许是因为现在是旱季的缘故,水塘里的水并不多,几簇睡莲在水中绽放着鲜艳的粉色花朵,水面上倒映出不远处吴哥窟的五座佛塔,它代表了佛教传说中佛祖居住的须弥山,也成为吴哥最典型的建筑形式。小小的鱼儿偶尔凑上来轻吻着塔尖,水中的倒影轻轻地震荡,碎成千百个小片,然后又慢慢聚拢来凑成一幅画卷。
柔软的白云缓缓地飘着,阳光也不忍移动它的脚步,流连在睡莲娇嫩的花瓣上。原本古老沧桑的石窟在这幅画中却有着奇异的新鲜和灵动,让我如醉如痴,久久不愿离开。这时一只小猴子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跑到水塘边的石头上坐下,弯着腰捧起水来喝。水塘旁的告示牌上还挤坐着一群它的同伴,吱吱哑哑叫着,倒成了吴哥窟的主人了。
吴哥窟正殿的回廊里有精美的壁画,被游人的手指抚弄得发亮,现在为了保护石刻已经拦了起来并且有专人巡视。正殿里还有一个已经干涸的水池,传说是供朝拜的人们净身洗手的地方。沿着幽暗的阶梯走出大殿,我才发现那五座石塔是如此的高,要想爬上去必须要攀上陡峭的石阶。虽然四面都有石阶,但只有南面中间的石阶修了细细的栏杆,游人可以从任何方向爬上去,但如果要想从这有栏杆的台阶下来就得排队。
导游提示我们时间来不及了还要尽早赶到巴肯山看日落,我手中的相机又没有镜头盖所以不能好好放在相机包里叫别人保管,我们只能在台阶下的阴影里少坐片刻。没有机会爬上去看看成了我此次旅游唯一的遗憾。作为弥补,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努力地见到台阶就往上冲,不管它有多高多陡。
巴肯山的日落
坐在巴肯山顶散落的砂岩石基座上,看着小心翼翼爬上爬下的游人,我的心逐渐安静下来。在此之前诸多或烦躁或急切的心情象肥皂泡般一一破灭了。日落每天都有,只是简单地坐着,不说话也不动地看日落却实在是难得。
如果在家,一定是闲散地靠在沙发上,手里一杯茶,盯着窗外立交桥上的红日牵强地伤春悲秋吧。而这个靠近赤道的乡下的土山上濒临坍塌的寺庙旁,为了守住一块地形较好的岩石而一动不敢动的我,实在是幼稚得可笑。西方赤红色的阳光下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仿佛奔跑了一天疲惫的野兽,褪去躁动和野性,安静地匍匐在脚下。西北的方向有一小片水域,反射着金子的光芒。
在地平线的尽头是迷蒙的灰色雾气,太阳一步步地下落,最后跌进这灰色的波浪里,天光随之暗淡,黑夜迫不及待地挤占了地盘,驱赶着人们下山而去。走到山脚钻进车子的时候,四下里已经黑透了,旅行车都亮起了车灯,光柱照射下尘土飞扬,一时间停车场和仅有的一条大路上挤满了如临末日仓皇逃窜的动物般胡乱涌动的人流。我们的车子努力地穿过人群,朝市镇驶去,把黑暗重重地抛在脑后。
过了暹粒河,车子进入了暹粒镇,我们梦幻般的旅程被硬生生地切换成现代社会的场景。在中心路口的大树下,有晚祷的妇人在点燃一束香慢慢地插到佛像前,香烟缭绕,散入浓密的枝叶中。刚刚亮起的霓虹灯闪耀着英文和高棉文交杂的“CAFE/PIZZA”的字样,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晚风中沿着街道散步,又一个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呈现在眼前。
吴哥窟日出
闹钟叫醒我的时候外面一片漆黑,我睁开眼还以为只是半夜。急忙地跑到酒店大堂,门口刚刚走了一辆大型的旅游车。守时的司机已经在等着了。匆忙地上车开拔,车子很快地开进景区。司机小声地跟我们说“到了。”我迷迷糊糊跳下车,才发现自己又站在小吴哥的长桥上。借着幽微的亮光,才看到长桥上已经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往吴哥窟里走,晨风吹过清冷的石板,只穿了一件背心的我浑身打了个哆嗦,终于醒了。摸索着跨过大门就看到天有一点亮了,我急急忙忙地往前赶,嘴里还喊着“快快,太阳要升起来了”,却不知道哪里是观日出的好地方。我跳上图书馆的高台,这里已经被早来的人占了,又跳下台阶往水塘边跑。水边也站满了人,还有一些显然是有组织的游客竟然一溜排开坐在红色的塑料椅子上,俨然等待盛大表演开始的样子。我见缝插针的挤在水塘边缘的几个摄影老客旁边,也有模有样地支起三角架,打开照相机。
吴哥窟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建筑,太阳躲在大殿后面不肯出来,只把天光照得越来越亮,而面对我们的大殿东墙和草地都是一片黝黑。草地上仿佛蹲伏着不知名的野兽,暗中监视着水塘边的闯入者,看着这些人奇怪地挤作一团,沉默着,等待着。突然,一屡金边镶在了大殿南墙的缺口处,然后那缺口越来越亮,亮得不能直视。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快门的声音此起彼伏。也许只是闭眼休息的一瞬间,再睁眼,耀眼的阳光已经洒满了草地,一切都笼罩在淡金色的晨光里。
仿佛砰的一声锣响,一个人跳出来大喊:演出结束了!人群逐渐散开,一些小孩子轻快地跑过来招呼着游人去喝咖啡吃早饭,一些人热烈地聊了起来,还有人朝草地的深处走去,那里有悠闲散步的马儿和早起赶来摆摊的小贩。所有的人都舒展着身子,享受着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而我也已经不那么冷了,时间已到,该回酒店了。
Pre Rup普拉普寺
Pre Rup是一座红砖的建筑,在午后灿烂的晴空下红的鲜艳夺目。这样的红砖建筑在吴哥古迹中是不多见的。整个寺院不大,进了大门就是一列高耸的台阶,别无他路可循。我二话不说就往上爬。红色火山岩搭就的石阶被高棉炙热的太阳烤得温暖但并不烫手,这种多孔的石头很容易散热,多余的热量在表层的气孔中就挥发了。手脚并用地爬上高台,正殿的墙角坐着几个游客,懒洋洋地享受着微风拂面的休闲时光。如果在中午不能赶回城里,在这里午休也算是一个好办法。扒着门看看正殿里没有什么东西,我转身绕着平台打转。
平台上四面各有一个小塔,中间一座主塔,是典型的吴哥式建筑格局。由于是红砖和粘土建造的,佛塔表面风化的十分厉害,只其中一面墙还留有一个小仙女的造像,但是斑驳得几乎无法辨认,好像恐怖电影中被施了魔法而渐渐干枯的巫婆。平台的南面石阶前有两座保存完好的石狮,雄视着高棉广袤的原野。一阵风越过古老的森林,吹得佛塔顶上的枯草弯了腰,却赶不走干热的感觉。我缩进佛塔的阴影里,眯起眼,漫无目的的巡视着眼前的绿色。在这无际的森林里,不知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宝藏,静静地躺在丛林的怀抱里,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苍老,崩塌。又不知还有没有无畏的探险者,努力去发掘新的奇迹呢。
Banteay Samre
在去女王宫的路上,有一座小小的寺庙坐落在丛林掩映的大路旁。这里游人稀少,非常安静。进入大门后入目满眼都是青色的石头砌成的回廊,曲曲折折连起了一座座佛塔,仿佛迷宫一般。佛塔的塔尖由层叠的石头一层层搭起来,上面雕着昂首的那伽,像莲花的花瓣般层叠包裹,一直向上。其中的一座佛塔正有工人在维修,只见穿绿色衣服的工人正蹲在塔尖干活,光着脚,身上好像没有什么保护措施。长廊旁边有一片开阔的平台,好象以前有过房子,但现在只有大块的黑色的基石躺在绿草丛中。出了东门,一条长长的甬路通向远处寂寂的丛林,没有风的造访,一切都如画般宁静,仿佛时间在此也停滞不前。可我们的车子还在等候,路还很长,这里并不是终点。
Banteay Samre不是很出名,游客也不多,一般不会在标准的暹粒地图上标出。如果你查看包括女王宫在内的大一些的地图,你可以在去女王宫的6号公路上看到。这个宁静的寺庙还是值得一去的。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坐在回廊里冥想一会儿,有残破的那伽可以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