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 >> 旅行游记 >> 国外游记 >> 正文
  相关文章
五年后再回澳大利亚
华山十年略之比较
三百五十元游阳朔
五十多岁网上结伴阳朔自
十年的游走,驴或非驴~
20多年后重返广州 城市
20多年后重返广州 母校
由南至北,走走看看--淡
成都的二十小时又五十五
很多年后我去了凤凰
五十年后重游俄罗斯:风物依旧莫斯科  

时间:2024/11/22 14:42:12来源:不详

 

    重游俄罗斯这是我近年一直想做的事。去年,我们当年留学苏联的老同学相约聚首北京,感叹年华易逝,转眼间离开莫斯科已近五十年,大家都很想看看现在的俄罗斯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毕竟我们是过来人。

  八月的江南酷暑难耐,但是莫斯科的气温只有二十多度,此时去俄罗斯既是旅游又可避暑,一举两得。二十六日、我们从上海浦东机场乘俄航直飞莫斯科,五十年前,我们乘火车出山海关、经满洲里、过伊尔库茨克、穿乌拉尔山脉,整整走了八天九夜才到莫斯科,而现在只消八个多小时的航程即可到达,真可谓:朝辞上海彩云间,万里俄京一日还!抵达莫斯科时正是华灯初上,一片灯火的海洋。我们入住当年奥运会宾馆,这个宾馆的名字很特别,翻译成中文叫做“一只蚂蚁”。说实在的俄罗斯的宾馆业并不发达,他们的四星级酒店设施,大约相当于国内三星级酒店。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旅游者,对俄罗斯的观感所见所闻也许更加真切。

  一、互免签证 中俄友好

  去俄罗斯旅游毋须签证,用不着像去欧美旅游一样人们担心该国大使馆会拒签,只要准备好护照,随旅行团出关,到达莫斯科机场,领队将名单及护照给俄罗斯边防和海关就可以办理入关手续,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近些年来中俄关系友好,两国领导人都强调当前中俄关系处在最好的时期。五十年前中苏关系很好,人员往来也须签证,那时几乎都是公务往来,中苏之间很少有旅游者自由来往。近年来,中国去俄罗斯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不用签证不仅省去了许多麻烦,而且对旅游者心理上也是一种愉快的感受。去年和今年,中俄先后举行了“俄罗斯年”和“中国年”,无论是官方或民间友好交往都日见频繁,在杭州我们不仅多次看到芭蕾舞舞蹈团、俄罗斯马戏团来演出,而且还举行了大型的俄罗斯油画展。

  五十年前我们坐火车出满洲里进入俄罗斯的边境城市奥特堡,俄方边防人员穿着军大衣登上火车很有礼貌地向我们敬礼,收取我们的护照去办入境手续,由于火车换车轮,我们在边境上等了两个小时。此次在莫斯科机场,边防办入境手续共化费半个小时,但是我们还嫌太慢,说实在,我国的边防通关手续近年来要便捷得多,有些服务工作也做得比他们好。

  二、地铁更好 读书成风

  作为当年的留学生,我们坐地铁的机会最多。我认为莫斯科的地铁是世界上最好的地铁。五十年后我作为旅游者主要乘坐的是大巴,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多坐几次地铁,无论是在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坐地铁是观察民情最好的所在。

  周末的晚上,我们乘汽车去看莫斯科皇家马戏团演出,大街上车流滚滚几乎无法前进,我们算了一下时间,无论如何要迟到了,于是决定弃大巴坐地铁,这是最保险的交通工具。现在莫斯科地铁大大延伸了,总共有二百七十多公里,有环形、辐射形,多层次,坐电梯下去深达一百多公尺。人们熙来攘往,行色匆匆。世界上地铁长度最长的要数纽约地铁,但那里的安全、卫生实在不敢恭维。我坐过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的地铁,印象最好的还是莫斯科地铁。毫不夸张地说,坐莫斯科地铁真是一种艺术享受。

  莫斯科地铁站都用大理石、花岗岩、马赛克砌成。壁画、雕塑、镶嵌画,或以历史为题材,以现实为题材,都是艺术家的精心杰作。只要你仔细品评这些巨幅的画作,它们都有历史掌故。各种风格的吊灯装饰华丽,有水晶灯、枝形灯和各种造型别致的壁灯。七十多年来,俄罗斯人不仅把莫斯科地铁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来建设,而且把它作为艺术作品来创作,这是俄罗斯人文化艺术水平高出一筹的反映。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莫斯科多个地铁站浏览一遍,你一定会感到像进了地下艺术宝库。

  与五十年前相比,许多地铁站的名称由于政治的原因而改了名,如卡冈诺维奇站、莫洛托夫站……都已易名。大家熟悉的诗人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现在都用作地铁站的站名,白俄罗斯、基辅……等地都成了著名的地铁站名。

  在莫斯科坐一次地铁是十七卢布,相当于人民币五元,不管你坐多远。由于它的安全性好、速度快成为莫斯科人或外地人的外出交通首选,它每天的运输量为八百六十万人次。

  在地铁站里或在地铁车厢里,无论是年长者、还是青少年,不管列车的轰鸣声有多大,不少人总是捧着书本或报刊专心致志地在阅读,这与五十年前没有什么变化。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社会生活或升或降,俄罗斯人渴求知识、崇尚文化的性格没有变化,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民族精神。

  看到老年人进来,青少年一般都能礼让。在上下地铁滚动电梯时,莫斯科人总是约定俗成地自觉一律靠右边站,很有秩序地让出左边,方便有急事赶车的人飞快通过。有的人好似杂技表演,三步并作两步地飞速上下,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果说莫斯科地铁有什么明显变化,那就是地铁站里有了美式、欧式洋快餐,有许多欧美、日本、韩国的广告,每个地铁站对面都有花店,琳琅满目的鲜花在招徕顾客。

    三、见证历史的红场

  紧挨着俄罗斯心脏克里姆林宫的红场,是俄罗斯历史风云的见证者。红场不仅由于它有美丽和宏伟的建筑,更由于俄罗斯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几乎都要在这里上演而驰名于世。五十年前,我们到达莫斯科,途经红场,仰望着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闪闪红星时多么的激动!因为那时的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清晨,我们来到红场,半个世纪后的红场风采依旧,右边是圣瓦西里大教堂,造型独特的九个洋葱头教堂联在一起,彩色斑斓的教堂在秋阳下熠熠生辉,我从内心说了句:“久违了,圣瓦西里!”在红场左边是国立历史博物馆,参观的人还是不少,很有秩序地排着队,有的人捧着书看,这是俄罗斯人的良好习惯。红场的正中是列宁墓,用红色花岗岩砌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重大节日游行时,无论苏联时期领导人,还是当今俄罗斯的领袖,都站在列宁墓上。列宁墓的外表依旧,参观列宁墓还是显得相当庄严,在列宁墓开放的日子,很早就有人排队,有俄罗斯人、世界各地来的外国人,其中不少是中国人。不许带饮料、照相机、手机,安检非常严格,比飞机场的安检还严格。陵墓两侧有卫兵持枪肃立。进入墓地拾级而下,没有明亮的灯光,只能慢步前行。列宁在微红色的灯光照耀下栩栩如生,安详地平卧在水晶棺内,与五十年前我所见到没两样,但墓内只有列宁,斯大林已经移至墓后的红墙前,有一石雕的半身塑像,上面写有生平年月,这是历史风云变幻的结果。当年我两次去列宁墓,斯大林与列宁并排安放在水晶棺材里,他身着元帅服,两手交叉胸前。现在我们在莫斯科街头几乎没有见到斯大林塑像。据俄罗斯人介绍,列宁生前曾写信给他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主张他死后不搞纪念建筑和雕塑,列宁墓在斯大林极力主张下兴建起来,开始比较简单,几经修葺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紧挨着红场的是亚历山大花园,无名英雄纪念碑就在这里。交叉的步枪和军旗组成的雕塑前,一团烈火在昼夜不熄地燃烧,它是纪念伟大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苏联的英雄儿女。持枪的士兵庄严肃穆地笔立两旁。有不少新婚夫妇来到墓前致敬,这确是良好的风尚。这些青年人在人生最喜悦的时刻——新婚燕尔佳期,来缅怀为国捐躯的英烈,这的确值得赞赏。

  四、建在树林里的莫斯科

  俄罗斯幅员辽阔,从亚洲到欧洲共有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几乎是中国的两倍。但人口却只有一点四二亿,据说还在下降。作为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拥有近九百万人口,它和世界上许多大都市一样到处是车水马龙,宽广的大街,雄伟的建筑,入夜,处处是灯光闪烁。但莫斯科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整个城市笼罩镶嵌在树林里。沿着莫斯科河,无论你走到哪里里,到处是高耸的白桦林,灰白色的树干,碧绿的树冠,在白云飘浮的蓝天下,桦树林在秋风中低吟浅唱,像是向行人表达它的自豪。许多街道和小区都被林木包裹着,就连高高耸立在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的周边也都被树林紧紧拥抱着。据俄罗斯人介绍,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莫斯科后深有感触地说,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是城市里有树林,唯独莫斯科是在树林里建城市。

  莫斯科已经走过了八百六十周年,到今年九月二日是它的纪念日,莫斯科人隆重庆祝,街道上挂起了许多国旗和彩旗,巨幅的“八百六十”周年广告比比皆是。红场上已搭起大型的舞台,工人们正在忙着安装音响和聚光灯,据说届时将有盛大的演出。

  莫斯科当然有充分理由来庆祝它的建城八百六十周年,毫不夸张地说莫斯科不愧为是一座英雄城市。就以近两百年而论,一八一二年当时不可一世、席卷欧洲的拿破仑进军莫斯科时,他怎能料到莫斯科人民和库图佐夫元帅,会以坚壁清野的战略,让熊熊大火烧毁市中心的六千多座房屋,用一座空城迎战他,最后导致了拿破仑的惨败,叱咤风云的拿破仑成为阶下囚。

  一九四一年的希特勒叫嚣说要实行“台风计划”,要把莫斯科从地球上抹去。希特勒的宣传部长还狂妄宣称,要柏林报纸十月十二日出号外,刊登攻下莫斯科的特大喜讯,希特勒做梦也没有料到德军八十个师一百多万之众,围城三百天后在英勇的苏联红军和莫斯科人面前遭到惨败,急忙退兵。最后以苏联红军和盟军攻克柏林告终,希特勒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结果。在莫斯科军事博物馆内,德国国会大厦的圆顶被整个切下陈列在那里。

  如今,尽管红场对面的“古姆”商场摆满了进口的高级化妆品和服饰,克里姆林宫对面的墙上高挂着日本三洋、韩国三星的巨幅广告,亚历山大公园内麦当劳洋快餐前人头济济,但是留学生告诉我们,莫斯科人的民族自豪感还是相当强烈

    五、新圣母修道院公墓

  去新圣母公墓参观对我来说是新的节目。当年在莫斯科学习时没有去过,感觉很新鲜。新圣母公墓在莫斯科城的西南部,始建于十六世纪。公墓占地七点五公顷,安葬着二点六万个灵魂。这里长眠着俄罗斯历史上的政要、大艺术家、著名作家、发明家、英雄式的人物、杰出的军人及将领、商人大亨……等。这是一个国家级的公墓。这里,雕塑林立,每个雕塑都凝聚着一部人生故事。这里,绿草如茵,鲜花艳放,有高高的白桦树,也有红红的山楂树。这里,是俄罗斯的精神家园,不管他是当年叱吒风云的人物,还是历史上的旷世奇才,都在这一片碧绿的陵园里静静地安息着,但他们的精神却强烈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它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雕塑与坟墓位于绿荫丛下,坟地上敬献了好多矢车菊、百合花……来自中国的朋友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富有活力的年轻人,都会在塑像前伫立良久,彷佛见到了保尔柯察金,听到那铿锵有力的名句:当你回首往事的时侯,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羞愧,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痛恨……它就会在心中升腾!我的妻子迅速拿起照相机将我与奥斯特洛夫斯基塑像合影拍下。

  一尊昂首挺立的青铜雕塑的主人,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她就是女英雄卓娅。卓娅的衣服被法西斯德军撕破,他们以死亡和凌辱威胁她,卓娅挺着胸膛,威武不屈地两目怒视着敌人,这尊浩气长存的雕塑真使人肃然起敬。

  一位婀娜多姿的女郎踮起脚尖,双手柔软地高举过头的白色大理石雕塑,是举世闻名的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正是这位俄罗斯杰出的女性将芭蕾舞艺术推向世界艺术高峰。记得五十年前我在莫斯科大剧院两度观尝《天鹅湖》,真是使人如醉如痴。在她的墓前一束束鲜花寄托了人们的深深思念。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当今国际芭蕾舞舞台上,无论艺术造诣还是名望,都还没有人能超越过她。

  著名的俄罗斯作家果戈理、契诃夫也迁葬于此。在契诃夫的墓地上,右边黑色的石碑是契诃夫的夫人奥尔加·克尼碧尔,左边白色的石碑是契诃夫。两人合葬的棺廓埋于芳草地下,上面有一个小白屋,三个十字架点缀其上。到公墓来的人几乎都要到这两位伟大作家的墓地前致敬。当年契诃夫不顾自身病痛,长途跋涉到库页岛,对流放该岛的囚徒进行了调查对话,写出了震憾人心的《萨哈林旅行记》等不朽之作,深刻揭露了沙皇的黑暗统治,监狱与矿井下的悲惨世界。长眠在这里的还有作家阿·托尔斯泰,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等。

  政界知名人士葬在这里的很多,最引人注目的是赫鲁晓夫的墓地。五十年前我在第六届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见过赫鲁晓夫,当时他任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名布四方,权重一时。他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成了“背叛”的代名词。他的墓碑很特别,在中国时早已听说过,由七块黑白大理石组成,右上方是赫鲁晓夫晚年的头像浮雕,墓碑是他生前指定的雕塑家创作的。黑白相嵌的大理石墓碑的艺术语言据说是指墓的主人一生功过分明。

  进公墓不远处,有一座很特别的墓地,大约两丈见方的碧绿草地,一幅镶有镜框的彩色照片,上面有东正教的十字架,一看便知是叶利钦。他的墓碑很简洁,上面刻着“鲍利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据说这是他暂时的栖居地,他将迁居东正教大教堂的墓地里。叶利钦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但是俄罗斯人说,只有一点是大家都肯定的,叶利钦把俄罗斯交给了普京,叫普京照看好俄罗斯。

  尤利·尼库林的墓地在很显著的位置,他的塑像与墓碑是用铜制成的,非常特别的是他的身前躺着一只大狗。尼库林是莫斯科妇孺皆知的人物,蜚声世界的莫斯科马戏团就是以他命名的。尼库林一辈子从事艺术事业,曾获得功勋艺术家的称号,成就卓著,但是晚年孤身一人,只有和他的爱犬形影相吊。人们深切地怀念他,所以在他身前躺卧着一只两眼深情地凝望着主人的灵犬。尼库林也不寂寞,每天几乎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看望他。可以告慰尼库林的是莫斯科马戏团还活跃在世界各地,伴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鲜花与掌声不断!

  六、奇特的莫斯科“打的”

  无论在香港或其它国际都市,你都可以见到“的士”到处穿梭在大街小巷,但在拥有近九百万人口的莫斯科,出租汽车是稀有品种。有一天晚上我们看完演出以后已是玉兔西沉,时近午夜。大家主张“打的”回宾馆。街上虽灯火阑珊,车流仍是滚滚。难得见到一辆出租车却巳载人。俄罗斯人告诉我们,在莫斯科任何车子你都可以向他招手,只要他愿意都可以随地停下与你讲价钱,两厢情愿,你们就可以上车。他说这样车主既可以增加额外收入,人们又解决了交通问题。大家觉得很奇怪,这在中国或其它国际城市都是不许可的,对“黄鱼车”不仅要罚款,而且要吊销其执照,但在莫斯科可以说是习惯成自然,是大行其道的事,他们说当年普京在彼得堡工作时也是这样做的。于是我们就等在大街边,果然有几辆车愿意“搭便车”,讲好价钱以每辆一百五十卢布送我们到宾馆。

  这次俄罗斯之行时间不长,但还是有收获的。有些朋友要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对莫斯科的印象,我的印象是:“风光依旧,物是人非”。(来源:香港《大公报》,作者:杨招棣,全文完)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