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 >> 旅行游记 >> 国外游记 >> 正文 | ||||||||||
|
||||||||||
|
||||||||||
时间:2024/11/23 3:44:12来源:不详
神奇的板岩 你能想像将石板制作成一件件精致的工艺品吗?翩飞的海鸥、优美的国歌、遒劲的书法……望着一块块方形的石材,上面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我们为威尔士国家板岩博物馆工人的现场表演所折服。如若不是亲眼所见,真不会相信他们手持砍刀削石板的手竟是如此灵巧,如此令人赏心悦目。 位于威尔士北部的国家板岩博物馆投资了160万英镑的彩票拨款用于挽救板岩业遗产,而那曾经是工业革命的顶峰。尽管采石工和工程师已经放下了他们的工具,离开采石场回家,但是这个不可多得的博物馆仍然有很多的历史内涵。今天,随着富有创意的解释,板岩业的明显衰退已经可以被成千上万的游客所接受,我们来到斯诺登尼亚峰侧面的这个令人震惊的乡村来感受这一历史的变迁。 我们去的时候,天空突然飘来一阵大雨,淋湿了我们的衣帽。我们赶紧小跑着来到了博物馆。在第一间小屋里,正在巡回播放着介绍板岩业发展的历史纪录片:潺潺的小溪,青青的山峰,连绵的岩层……威尔士是一个地质材料非常丰富的城市,其采矿业一直领军世界工业。早在罗马时代就开始炸山,开采矿石,并把石材用船、火车运出威尔士。为此,当地人感到骄傲。 1893年,拥有石材的矿主说,开采石岩很安全。实际上,矿石对人体是有害的,而且工人们在炸山时也常常出现事故。他们很多都是父子兵,每一次下矿井采石前,都要祈求上帝保佑他们一家的安全。矿主们发了财,修了庄园、别墅,而工人们依旧贫穷。 1969年,矿业兴旺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但在那一年,因矿小,成本大,没竞争力停产了,导致350多个工人失去了工作。为此,政府关掉了现在的采矿区,如今已改作博物馆。里面还存列有运石材的小火车和轨道、水车和锻造炉,以及牵引机库房和水力机器。 不过,最令我们兴奋的是技术工人的现场表演。表演者叫大卫·戴卫斯,57岁,在采石场工作了30年。 “我15岁开始工作,以前每周工作45小时才1镑多薪金,现在每周有100多英镑,如技术顶尖,则可拿到周薪400英镑。不过,我的工资,我的母亲和太太各收了一部分,我所剩也不多了。”他幽默地一笑,然后左手取出一块厚厚的青石,右手持一把锋利的切割刀,准备现场表演切割技术。 “你能将青石切割成工艺品?”我真有点怀疑。 “现在行,以前不行。我已经退出一线,自己做工艺品。这是我自己雕琢的采石工人雕琢青石的情景。曾有一个美国人想用500英镑购买它,我不卖,我准备退休后拿回家作纪念。”他指着一位戴着矿工帽的采石工人的雕像自豪地说。“不过,切割很容易把手震裂,我们那时候就把小便尿在手上,防止手裂。当然,现在已经不需要尿小便了。” 他坐在了凳子上,右手持铁锤,左手将刀撬在一块四方形的青石板的缝隙里,轻轻用锤子敲打几下,青石豁然分裂成两块,而且非常整齐,其中一快很薄,另一块则很厚。他继续将那块厚厚的青石切割,一会就剥离出四五块青石片。 “以前一个工人每天的工作量是敲出128块,才能算100块的钱,因有28块要报损。现在工人们的技术提高了,每天可以敲出400多块。这只是工艺品的雏形材料,如要把工艺品刻在石板岩上,则需将方形的石板再切割成圆形”。他边说边将一块正方形的石板中间划了一个圆,然后把石板放在一木墩支起的铁架上,用一把大砍刀,几下就敲成了一个圆形的石材,并拿在铁架上磨几下,就做成了一个很圆的石板。 “这些圆的石板,工人以前拿来做锅盖,盖牛奶、盖奶酪。如用石板做一把扇子,则要切割成160块瓦片,再用螺丝钉铆上。当年,工人生活除了参加读书活动外,就是比技术,其中做扇子就是比技术的一种。”在石桌上放着一把精致的青石工艺扇。你无论如何想像不到这把青石扇是从一块块粗大厚重的青石板上切割下来,然后经过工人灵巧的手演绎成如此美妙的造型。 如今,经他们的手雕刻成的青石工艺品已经作为一种馈赠礼品,行销英国本地,成为威尔士的一个标志性工艺品。 这就是威尔士板岩神奇的魅力! 卡那封城堡 卡那封城堡坐落在Menai海峡形成的一个半岛上,位于北威尔士的中心,是爱德华一世所建造的所有城堡中最漂亮的一座,也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城堡之一。1283年由詹姆士设计和建造,在军事元素上与他的其它大型城堡相似,但是其外观却明显不同。它的塔楼是多边形而非圆形,城墙上有非常明显的图形结构,带有不同颜色石头的条带。城堡地势险要,扼守通往威尔士富饶土地的通道。卡那封城堡是爱德华一世征服威尔士以及威尔士新政府的标志,它是爱德华军事战略的重点。 1986年,包括卡那封和康威城堡在内的圭内斯郡爱德华国王城堡和城墙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卡那封的焦点虽然是由爱德华——英格兰国王修建的最大城堡,也是他征服北威尔士修建的最强的环行堡垒,要塞。无庸置疑,在建筑上是该国给人深刻印象的城堡之一,具有很强的东方罗马影响。爱德华的长子出生在这个城堡,这就是为什么按照惯例叫英国君主威尔士王子这个传统仍然存在。这城堡是王子查尔斯1965年授权的地方。 如此具有最大亮点的城堡几乎集于卡那封城堡一身,自然是我们此行必去的主要景点之一。我们在下午参观完国家博物馆后,便掉转车头,向卡那封城堡驶去。从板岩博物馆到卡那封城堡大约要2个多小时,途经一座山峰时,见山坡上一片片绿色的牧场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羊群,不知有几千上万头羊在阳光下慵懒地踱步、啃草、休憩。这真是一个天然的大牧场,漫山遍野的羊群,远看就像是巨大绿色棋盘上的一只只白棋,又像是天空中的一颗颗白斗星。那情景,真有点令人叹为观止。 古堡濒临爱尔兰海边,我们去的时候,海水已退潮,露出了沙滩,但仍有一两处浅水湾还停泊着三两只游船。城堡很宽敞,保存非常完好,几乎没有损坏的痕迹。城堡集防御和居住功能为一体。这里有国王、王后的居室和其他官员、士兵的住地;有水井、厨房;有枪眼、了望塔;还有监狱和工场。在这些所有墙楼中,以鹰塔最为精美。皇后塔(以爱德华妻子埃莉诺命名)是一个富有生机的威尔士皇家燧发枪手军团博物馆,这个军团是威尔士服役时间最长的步兵军团。 1404年,28人在城堡中抵御了Owain Glyndwr整支军队的进攻;在17世纪,城堡又受到了三次围攻,但是再次依靠它的坚固,抵御住了炮火的攻击。 在城堡中央,仍存有三门土炮,三个英国小男孩骑在土炮上玩耍,三两只海鸥则在小男孩头顶盘旋、缭绕。 城墙里面的通道很多,可以从这边城墙穿过通道走到另一座城墙。我试着钻进去后,走了很久很久才穿了出来。一出来,发现离我的进口已是天各一方,可见,古堡之大。据说,古堡里所有的地方都由复杂的通道连在一起,但又等级森严,甚至国王和王后还要分别从不同的大门进出。 在建筑上,这座古堡至今仍有许多未解开的谜,甚至有学者认为它的设计师应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年轻人,因为古堡窗户的造型与欧洲大陆某些教堂的设计风格相似。另外修建古堡的那些巨石是如何运来,如何切割,又如何吊装的,真是让人不可想像。 9点半时,太阳落山了,夕辉下海水泛着鳞光。我来之前曾见过当地的一张明信片,封页上就是古堡照片:深蓝的海水簇拥着古堡,一艘艘漂亮的游艇停泊在古堡下,日辉映照下的古堡一片金黄,很是壮观。不过,退潮后的古堡又是别有一番风韵。 10点多钟时,太阳完全落下去了,天也完全黑了下来。这时灯光出来了,照在古堡上一片红红的颜色,或许是古砖墙有点赭黄色的缘故,水中古堡倒影也是金黄金黄的,感觉有一种通体透明的感觉,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红铜镜子,在夜色中格外发亮,将半个夜空都辐射得红彤彤的。 这一天是周末,镇上的姑娘们都出来了,她们要去夜总会蹦迪,通宵达旦。古堡下,一辆辆豪华的小轿车停在古堡楼下,一群群穿着晚妆、衣着暴露的年轻女子,正从古堡下穿过。这是威尔士人的生活习惯,一到周末,尤其是年轻的男女学生总要找乐处玩。 望着姑娘们远去的背影,我突然感到古远的历史与现代文明竟是如此亲切,又如此和谐地交融在一起。真有点妙不可言。 布莱纳文大矿坑煤矿博物馆 威尔士南部小镇布莱纳文的大矿坑(Bigpit)煤矿博物馆是威尔士工业时代留下的珍贵遗产,它从1789年贡献矿产直到1980年,1983年之后就被改造成南威尔士矿业博物馆。将南威尔士工业革命最早的遗址保存完好地留下,是为了纪念南威尔士工业的崛起和兴旺。2000年,大矿坑煤矿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往博物馆赶的路上,天空下起了大雨,路滑,车只得缓行,加上路不熟,我们绕了1个多小时才赶到目的地。工人联合会大楼门口,博物馆管委会的一名官员打着雨伞迎接了我们。当我们握住他的双手时,感到对方的手冰凉极了。事后才知道,他已在此等了1个多小时。多热情的威尔士人! 在小卖部,我们每人领了一把雨伞,撑开来,像一片天空,又宽又大。我们撑着大雨伞,在雨中进行参观、采访。 遗址是在一个空旷的大采矿区里,展览的内容主要是关于采煤、炼铁的早期工业,有升罐机、炼铁炉、水车库房,锈蚀的铁轨、简陋的煤窖以及工人居住的平房。 你全然想像不出当年这里的繁荣和兴旺,1789年,南威尔士煤的产量就是其它地区煤产量的10倍。当时,这里的煤质非常好,主要供应英国的蒸汽机飞机用。1839年,南威尔士发现了铁矿,矿产量占全英国的40%。煤矿一下多达700多家。工业大革命开始后,爱尔兰和威尔士的工人都纷纷跑来打工。当时,开采出来的矿石经炼成生铁,加热做成一米长的铁轨产品,铸造成型后运到水车下,拉上山顶,用最原始的小火车运送。虽然有铁轨,但是只能用马来拉。1856年,蒸汽机火车头问世,以前的火车线就废掉了。新安装了火车轨道,用火车将铁轨运到港口,远销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一时,南威尔士成了工业早期革命的先驱,所炼出的铁的质量名列世界首位。1860年,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建了新厂,没有炸掉老厂,很幸运地将遗址保存了下来。如今,窖洞里的炼铁炉,至今仍保存完好。当年700多家煤矿现在也只剩下两家。这是其中一家,现在还在采煤。每年参观者达16万人。 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人。1815年,炼铁师傅圣彼得在一次煤矿事故中牺牲了。他的妹妹为了纪念他,用自己的钱,并募捐了煤矿工人的钱来修圣彼得学校。如今,这所学校成了煤矿工人的学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现代煤矿工人。 雨停了,我们收起雨伞,鸟瞰整个博物馆遗址:工人的小屋、炼铁炉、库房、水车、整片的最原始的矿产地质,包括远处正在冶炼飞机引擎部分产品的白色新厂区,都一一尽收眼底。不过,曾经的小村庄已经消失,现在变成一片丰茂的森林和草地,并纳入威尔士布雷根国家公园的一部分。 当我们正要离开的时候,在出口处看见一群学生正在门口等着排队参观。他们头戴安全帽,要下到100米深的矿井去体验一下井内的矿工生活。 这个世界遗址保存多么重要,它把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原始风貌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对前来参观的后来者是一种启迪和激励。 2005年,威尔士布莱纳文大矿坑煤矿博物馆被评为全英国最好的博物馆。年年月月,用它曾经的辉煌,延续着威尔士早期工业革命的历史,并加以传承和发扬。(文/图:刘建春)
|
|
|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