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 >> 风土人情 >> 民族风俗 >> 正文 | ||||||||||
|
||||||||||
|
||||||||||
时间:2024/11/22 1:02:05来源:不详
乌力格尔(蒙古语说书) 乌力格尔,即蒙古语说书,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起初只是简单的讲故事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专业艺人(胡尔齐)在各地流动演说。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通过演说《春秋战国战争》、《封神榜》、《三国演义》、《水浒》等汉族古典名著译本的实践,专业艺人队伍得以不断扩大,影响面目广,使其艺术形式更加完善,已成为蒙古族曲艺的重要曲种。在演唱形式上,目前主要有:通过广播电视播放单人演唱的录音录像;在草原盛会或重大庆典活动中组织众多说书艺人在露天广场上进行集体演唱等。此外尚有流行于舞台上的单人演说和众人分担角色演唱等形式。 好来宝(联韵唱词) “好来宝”意即汉语“联韵唱词”。派生于蒙古族乌力格尔,以一种曲调表一事为主要演唱形式。好来宝由于其曲调简单,形式活泼,是蒙古族说书艺人从艺的初级必修课;对那些成熟艺人,好来宝更是拿手好戏,可见景抒情、即兴创作、信口呤来。 好来宝可分叙事好来宝、赞颂好来宝、问答式好来宝和阶梯式好来宝,有单人和众人演唱两种形式。内蒙古民族曲艺团近来新创演唱的大型群口好来宝有《团结奋进的内蒙古》、《腾飞吧,马背民族》、《祖国万岁》、《草原儿女的心愿》和单口好来宝《牧马英雄》、《邮递员姑娘》等。 陶力(英雄史诗) 陶力(意即“史诗”或“英雄史诗”)属于古代蒙古族文学艺术形式之一。通常指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叙事诗歌。它主要歌颂蒙古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克服自然灾害、抵御外侮的英雄业绩。描写的一般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受到普遍尊敬的英雄。风格庄严、崇高;诗歌中经常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形象生动鲜明。敷陈故事还采用插叙、倒叙手法,讲究布局,艺术技艺巧上还有较高造诣。它产生的初期,一般以口头创作形式在民间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吸收各成份,逐渐完善。在演唱形式上,一般由演唱者一人自拉自唱。 伊若乐(祝颂) 祝颂是蒙古族上古时期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历史进程中,从民谣和诗歌里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一般“祝颂”是指由专职祝颂者或婚礼宴筵的祝颂人对客体(人物、事件、器物)进行的祝颂。如:祝人寿年丰、乔迁之喜、六畜平安等。祝颂通常是指朗诵的形式,用优美流畅的韵文,对被祝颂的客体的现实状况进行理想化的赞美,并祝福其未来兴旺发达,前景美好。祝颂分单人或众人表演,辅以相应的乐曲,渲染气氛。 玛克塔拉(赞词) 赞词如同祝颂,源于上古时期的民歌谣谚,是用赞歌、赞美诗等对人类活动、人文景观和江河山林等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赞美的一种形式。赞词要求对赞美客体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绘声绘色、活龙活现的艺术表述。赞词的演唱分单口和众口,有时用专用套曲,由表演者边拉边唱。 岱日查(对答唱) 岱日查是以对口头相传的方式流传于民间并发展起来的古老说唱形式。在农牧业生产集中的季节,人们在紧张劳动的间歇里聚集在一起,在高唱劳动号歌解除疲劳的同时,互相之间亦以对歌形式,进行隐喻调侃,讽刺嘲弄;这样虽然形成了一种结构松散的艺术形式,但由于摆脱不了讥人争风的旧习,使其发展较慢。从本世纪五十年代起,岱日查被列为间曲艺的一种,经过改造,出现在舞台上。主要用隐喻和讽刺来揭露和鞭挞社会上丑恶行为和不合理现象,唤起良知,以匡正风气。在表演形式上,主要有对口和众口岱日查。 笑呵亚热起源较早类似汉族的“相声”。最初是以一种结构松散的讲笑话形式出现的。 在古代,一般婚筵、王公贵的宴会和寺院的庙会上,就有了专事编廛笑话和诙谐滑稽故事让听众捧腹开心的人,逐渐出现了视此事为善举、终生躁此业的“笑格沁”(逗哏人)。从本世纪五十年代起,笑呵亚热波搬上民族曲艺舞台,经民族艺术家们的逐步改造,使这种艺术形式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社会现象,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并容纳汉族相声的“说、学、逗、唱”等艺术手段,使其发展大发展民族曲艺的一个重要曲种。在表演形式上,有单口、对口和众口笑呵亚热等。 乌力格尔图道(叙事民歌) 乌力格尔图道,即叙事民歌,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一般短的乌力格尔图道,用同一曲调叙唱整个故事始终。叙事民歌多数都以真人真事、历史真实事件为背景,情节连贯,词曲优美抒情。在舞台演出上,一般是一人或数人自弹自唱,或众人分担角色化妆演唱并有伴奏伴唱。 长调 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长调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据蒙古族长调艺术大师拉苏荣考证,长调的产生距今至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马可·波罗游记》载:“当两军列阵之时,种种乐器之声及歌声群起……其声颇可悦耳。弹唱久之,迄于鸣鼓之时,两军战争乃起。”可见,长调在成吉思汗时期就作为勇士们的战歌,伴随蒙古铁骑风靡欧亚大陆。 长调尤以称道的是悠扬的旋律、繁复的波折音和只可意会的内在节律。长调在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最有代表性。长调是一种历史遗存下来的口传文化,堪称蒙古音乐的“活化石”。长调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音乐,或者说长调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长调产生于蒙古民族的祖先从游猎山林过渡到游牧草原之后,生产方式由以猎为主转到以牧为主,人对待鸟兽草木的态度由以夺为主转到以养为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产物。 呼麦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它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音形态。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有关呼麦的产生,蒙古族人有一个奇特的说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呼麦的曲目,大体说来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咏唱美丽的自然风光;二是表现和模拟野生动物的可爱形象;三是赞美骏马和草原。
|
|
|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