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旅行游记 >>华西
  相关文章
  • 西行阿里(十四)——麦朵
  • 苗夫人与万人迷
  • 看啊,布达拉
  • 古格,无处话苍凉
  • 藏地游记--我的2005西藏10日行
  • “非常6+1”之阿里行(六)完成转山!
  • 西行阿里(十三)——跟野驴赛跑
  • 西行阿里(十二)——班公措,赏鸟吃鱼
  • 走过西藏(一):苍茫进藏路
  • 走过西藏(二):在拉萨的日子
  • 走过西藏(三):惊心动魄阿里行  
    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古格王朝的建立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历史上,雅隆部落在今天山南崛起,藏北出现了苏毗国,在阿里则有象雄国。公元843年开始,吐蕃国王朗达玛开始施行灭佛政策,毁寺灭佛,不少避难僧人远遁阿里。阿里地处西部边境,受印度、大食的影响较深,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因而便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力量汇集之地。公元843年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4年后平民起义,内站纷起。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也为争夺正统相互斗争,奥松之子贝考赞为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也称尼玛衮)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便带着三个大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吐蕃王朝崩溃,西藏长期处于番王割据局面,先后曾出现大小7个王国。尼玛衮的后人在阿里建立了古格王朝。全盛时期的古格版图,北达班公错附近的日土,西邻克什米尔。

    古格王朝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教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历数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的复兴之地,佛教史上称之为“上路弘法”。

    古格王朝的灭亡至今仍是个谜。关于它的灭亡有各种说法,主要说法是公元17世纪中叶,由于葡萄牙传教士的到来,使王室内部产生了对立,引起上层佛教僧众的不满,联合拉达克王朝将之摧毁,也有说是由于印度道格拉斯王朝的入侵而毁灭。但如此大的王国何以被灭亡得如此彻底,和当时10万之众的古格人民的最后去向也都成为谜。其所创造的文明和产生的影响也离奇地失落于浩如烟海的史籍之外,历代甚少有人问津。

    我们每人花了105元买了门票进去,另外还花了10元请了一位工作人员作为导游。可是这位导游的普通话实在蹩足,我们几乎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不过不请也不行,因为几乎所有的宫殿都上了锁,只有他才有钥匙开门让我们进去参观。

    从山脚的入口沿小径走,首先经过4间古殿,分别是红殿、白殿、度母殿和轮回殿。可能是因为参观的需要,每个殿开了天窗采光。殿里面的佛像损毁的很严重,大多数都是残缺不全;而壁画有的还保存得异常精美,而有些就已经残久脱落。听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已经不能完全按原来的配方配置颜料,壁画已几乎没有修复的可能。

    遗址的顶端是坛城殿、议事厅及古格王的寝室等。除了坛城殿还保存得相对较好外,其他的都仅剩下一片残墙断壁,在夕阳下无言矗立。

    在议事厅旁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洞口,洞口有小牌写着“冬宫”字样。没有门锁,我顺着台阶走了下去。通道很陡,,大小只容一人通过。下行几十米后就是一条平路,两旁凿了大大小小几十间的房间,左边的房间开有窗用于采光透气,探出头向外望去,下面就是绝壁悬崖;而右侧的房间只有一个门口,望进去黑咕隆冬的,什么也看不见。通道很窄,也不高,有些地方人要弯下腰才能通过。走在里面,直觉阴风阵阵,寒气侵体。除了空荡荡的石室,周围什么都没有,心下不禁有些惴惴,但只有硬着头皮往前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12页、共16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