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tain——这个词在英文中不但代表军官,更有机长的意思,而这两重解释套在刘绍勇身上,都显得分外合适。
作为东方航空集团总经理,刘绍勇拥有国家一级飞行员的头衔,号称能驾驶从国产运七到空客A380的所有机型。尽管如此,面对着东航这架庞大而沉重的飞机,刘绍勇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好消息是,12月1日,东航与上航的合并终于通过了国家监管部门的审核。“(东上恋)在年底前有望开花结果。”刘绍勇的这一预言变为现实。自此,两大坐镇上海的航空公司已经走到了重组法定程序的尾声。根据合并方案,换股吸收合并将是二者整合的主要形式,上海航空的资产、负债、业务以及人员都将被吸纳进东航,除了品牌与经营权被保留以外,上航的身份将成为东方航空的全资子公司。
在进入东航不到一年,刘绍勇麾下的兵马就增加了几成。整合成功后,东航的机队规模将达到300架,在上海的市场份额接近46%。然而驾驶着“新东航”愈发庞大的飞机,Captain刘不得不面对着几盘棋局,它们不但错综复杂,且盘盘关乎生死。
棋 局一
关键词:整合紧迫度:★★★★★复杂度:★★★★★
“整合受到政府的支持,一直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目前可以说只差证监会的最后一道手续,我们就可以‘明媒正娶’上航了。”东航内部一名高层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目前以东航为主导的工作小组正在紧锣密鼓地工作,现在讨论的议题是:二者如何定位,才能发挥出整合的协同效应?
这也是困扰刘绍勇的难题。因为从历史的经验看,最大并不等于最强。航运界的前车之鉴值得借鉴,2005年丹麦马士基并购了全球第二大航运公司铁行渣华,交易总价达到23亿欧元,马士基一跃成为全球老大。但是随后的整合并不尽如人意,它甚至拖累了马士基自身的发展。
蹊跷的是,东航在2008年净亏损达到139亿元的情况下,还有如此“好胃口”吃掉同门兄弟上航,其背后的非商业逻辑耐人寻味。“东上组合的本意,是政府高层希望挽救逐渐沉沦的东航。作为国字头的三大航空集团之一,东航肩上的使命不能被转嫁他人。”一位航空界人士如此分析。
海南航空董事长李晓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2007年底进出中国的旅客中,中国承运人只占据44%的市场份额,半壁江山都为外资航空所占有。“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航空市场,东航如果不迅速强大,谁来保卫上海市场?”上述航空界人士反问。
或许在2008年12月12日,刘绍勇离开南航掌舵人的位置飞往上海虹桥机场时,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重任——拯救东航、整合上航。更重要的是,“东+上”这一方案,被视为中国民航业二次重组的样板,刘绍勇每一步都可谓如履薄冰。
“中国企业的整合说穿了就是两点:一是业务合并,二是人员安置。”一位曾经给东航做过战略咨询的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从航线网络看,东航、上航都在做以东南亚为主的中短途国际航线,国内网络又都是以上海为基点做一个扇形的延伸。“这种重合度较高的网络模式,坏处是互补性不高,好处是整合航线、航班时刻相对容易操作。”他说,东航最大的难题在于“人”。
东航对整合并不陌生,自从2002年民航业大重组后,东航就先后吞并了中国通用航空、云南航空、西北航空,然而吃掉一家家公司后,它的体质越来越差。“根源无非在于派系之争。”一位在航空业浸淫20余年的人士表示,东航吞并其他航空公司之后,从外地进驻上海总部的地方领导往往是“光杆司令”,为了站稳脚跟,他们倾向于从原本的分公司调用亲信。“山西人在位时东航刮起一阵‘山西风’,上海人在位时刮起‘上海风’,云南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