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游新闻 >> 旅闻 >> 正文
  美图欣赏

新西兰航空举行仪式为30年前大空

近期出境游价格跌至低谷 10月创新

“成都航空”即将横空出世

汉莎计划在松下平台上重新推出机
  相关文章
美国航空飞行员“坚决反对”反垄断豁免
“坚决不做大”的川航走上“去区域化”之路  

时间:2009-10-25 10:28:07 来源:凤凰网

  “坚决不做大”的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被迫走上了“去区域化”之路。

  近日,四川航空携手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成都交投集团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进入鹰联航空有限公司,重组后的鹰联开始变得“不差钱”,将一举订购30架中国商飞生产的ARJ21飞机。

  更为重要的是,恢复生机的鹰联航空将成为四川航空的坚守同盟,在中期战略中,二者将建立辐射全国的支、干航线网络。这俨然是四川航空“变身”的前奏,一家区域性的航空公司,开始逐步向全国网络型航空公司过渡。

  全国网络型航空集团、区域性航空公司、民营航空,这一中国航空市场三方格局将被逐步打破。

  幕后的赢家

  一家民营航空最终的出路何在?东星航空有限公司的答案是破产,而鹰联的答案则是投靠国企。

  曾经的鹰联航空步履沉重。“没有一家民营航空敢说自己不缺钱。”鹰联航空董秘孙志军曾向记者坦承鹰联的资金饥渴。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最艰难的时候,鹰联航空甚至担负不起每个月的飞机租金,被飞机租赁公司下发了最后通牒。命悬一线之际它取得了合作伙伴的帮助,才与停航的命运擦肩而过。

  这个慷慨的“合作伙伴”就是四川航空。2009年3月17日,四川集团航空公司宣布以76%的股份重组鹰联,并且注资2亿元。

  仿佛对自己的变身意犹未尽,鹰联航空有可能更名为“成都航空”。这家中国最早获批的民营航空,俨然已经变身为彻头彻尾的国有资本航空。

  在新鹰联的东家中,中国商飞格外引人注目,它正是主导我国大飞机项目的实体公司。“中国商飞是一家飞机制造企业,入股航空公司,最核心的目的是希望借助它的机组资源、工程维修资源,为自己的生产技术和试飞打下基础。”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称。

  他进一步指出,在鹰联让人眼光缭乱的股权更迭中,最大的赢家并非是浴火重生的鹰联航空,而是其幕后的老东家——四川航空。

  万变的市场

  四川航空董事长蓝新国一直喜欢用“韬光养晦”来形容川航。根据他对媒体的描述,在鹰联航空的“棋局”上四川航空一开始就制定了明确的四个步骤——策划成立、入股、控股、扩股。

  对于四川航空的定位,蓝新国一度用“坚决不做大”来形容。他一直希望在成都、重庆、昆明三地建立基地公司,在西南航空市场精耕细作。

  然而市场是瞬息万变的。2009年的四川航空可谓是腹背受敌。

  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国航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川航鼎足而立,二者基本保持着相差无几的市场份额。不过国航开始率先发力,在北京开往成都、重庆的航线上投入了所谓的“快线产品”,其中北京到成都的航班密度在8时至21时甚至达到了每小时一班。

  如此一来,国航轻而易举的改变了市场份额,占到了全部航空公司27个航班中的16班。而国航依然没有善罢甘休,在传统的“北京-成都-九寨沟”航线上开刀,将中转改为直飞。

  “这条航线曾经是国航最挣钱的航线之一。”国航的内部人士向记者承认,将中转改为直飞不是出于经济目的的考虑,而是其他“战略考虑”。

  他口中的战略考虑,无疑是将了川航一军。这条传统的黄金航线一旦绕过成都,就相当于给了川航大本营沉重的一击,有相当一部分客流直接跨过成都的天空。无奈之下的四川航空只好紧随其后,开通了北京直飞九寨沟的航线。

  国航的做法有它深层次的考虑。根据游易航空旅行网的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始发航线销售额的前十名中,北京——成都航线高居第二,仅次于京沪线。成都市场在国航的眼中,变得越来越重

[1] [2] 下一页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酒店预订 | 特价机票 | 旅游论坛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